2022年4月6日 星期三

連假後

過了一個連假,幾乎已經忘記上班的心情,悠閒的早睡早起,和家人一起享受美好的假期步調,雖然因為疫情的緣故,很自律的不出門人擠人的遊玩,但是和孩子一起到空曠的地方散步,在公園裡盪鞦韆,看看植物,踩踩草皮,心情也像是來到了外縣市的景點。 

連假這幾天確診人數「突然」就上去了,或許該說這不意外,本來政策沒有說清楚要清零還是共存,就只能夠被動的、兩邊討好但是都被厭棄的發展。其實我是個會遵守規範的人,政府沒有說要升級,也沒有說禁內用,所以對於那些還努力脫口罩、聚餐、人擠人的狀況,我沒有不滿,畢竟那不犯法,只是正常生活。

可是,我厭惡的一直都是政府的傲慢,模稜兩可,責怪民眾鬆懈,又說不清楚如果確診了、隔離了之後應該要如何。看似有規範的那些確診幾個、停課幾天,最後總是敵不過來往交通的擴散和傳播。疫苗不是萬靈丹,也無法跟上病毒的變化,我能接受口罩持續戴著,但是我不想終其一生都不斷地補打疫苗。(第三劑、第四季、第五劑‧‧‧‧‧‧)

我從來都是支持先線上上課,壓制住人群流動,然後再逐步的走向「共存」。可是我的共存不是那種乾脆大家都得病,而是在已經熟悉病毒的傳染狀態下,人們慢慢地接受這是未來無法規避的防疫日常,而不是用足跡、確診、重症、隔離來獵巫。新台灣路線,聽起來很酷,實際上很虛。

如果病毒不可怕,沒有後遺症,像是感冒一樣,那麼那就只是輕微的身體小狀況。可是,對於病毒我們都還了解的太少,腦霧、肺纖維、心肌炎、味覺消失、嗅覺失靈‧‧‧‧‧‧,怎麼想都不是簡單的小症狀。假設這真的已經不可怕了,那麼確診人數就沒有意義,也不用麻煩的公布足跡,就只要每天消毒就好。可是,政府就是用清零的思維在討好、模糊共存的界線。

如果能夠正常生活,就不用逼大家繼續打疫苗了。而那些自主健康管理之後的問題,被匡列不能亂跑,那麼工作怎麼辦?講好聽一點的是防疫假,實際上就是無薪的前兆,還不如一開始就WFM,或是分流上班。很多人拿國外那一套來說台灣應該要怎麼做,但是,學國外的樣子,卻學不會對於專業和規準的尊重,選舉考量,讓人作噁。

不過,我似乎不應該抱怨的,就當我是連假後的收假憂鬱吧!就繼續等著看政府的決策吧!拜託某些縣市先把答案寫好,這樣中央才能夠勉強抄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