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同情我,就給我錢!」

 「同情我,就給我錢!」記得小時候看過的日劇《無家可歸的小孩》飾演主角的安達祐實說出這句話時,我是非常抵觸的,因為這世界不是還有愛嗎?不是還有尊嚴嗎?不是還有不向命運屈服的勇氣嗎?怎麼可以這麼直接的要錢,還那麼理直氣壯的堅持自己是對的?

等到自己真正長大之後,我才知道課本裡教育的那些高尚情操在現實世界裏,陳義過高。人們被教育著要堅守大義、捨生取義,不談柴米油鹽,吃虧就是佔便宜。不計較得失,不要管眼前,別去問報酬。可笑的是沒有那些米糧,又有什麼機會和底氣實現夢想?

我不喜歡被美化的高貴隱士們,也厭惡那些明明要錢又故作清高的偽君子。清楚的標價,講明白該付的酬勞,出得起香蕉就能招來猴子,出得起薪資就有專才應聘。就那麼一點錢,還要人心甘情願、做牛做馬,既要又要還要,純粹就是不願意拿出誠意。不談錢,談理想,談感情,講白了就是白嫖。

近期教育部突然釋放了善意,好像很照顧基層。但是本質的漏洞不補,發現的問題無視,提出的建議無用,硬是要一路「追隨」(跪舔)先進國家,卻沒有目標和尊重。看起來像是恩賜的禮物,只是擺設和垃圾。拼命宣傳教育的重要,辦活動、送禮券、發電子賀卡,不如加薪、調鐘點實際。

尊重很抽象,可是錢很具體。給了足夠的錢,再來要求具體的內容,不要總是要人為愛發電。懂教育、善雙語、會ai、能溝通,憑什麼要拿基礎的薪水,忍受長官無理的要求,面對暴衝的家長,隨時被社會大眾審判,還不能生病缺席,超鐘點的壓力無法解除,還要填滿研習時數、填表單、觀課、輔導、監考、裁判、支援選舉開票、導護、訪視……這些都是壓力的來源。

給教師的身心調適假又是個看得到、很難吃到的胡蘿蔔。可以請假,理論上可以有代課,法規上政府出代課費,校方不得拒絕。但又是個併入事假的偽善,就跟家庭照顧假一樣。

網路上「就算要跳樓,也要先把課調好」的地獄梗,其實不算誇張的諷刺。因為我自己經歷過發燒硬撐著上完當天的課,(醫生要我先休息三天,確定不會再燒退之間反覆),拿著「醫生證明」拜託教學組長幫我處理明後天的課務。那個看起來微胖又笑容可掬的臉孔,冷冰冰的說著:「法規上請三天才能幫你,所以你自己找人吧!」後來我自己忍著把明後天的課程準備好,自己拜託同事幫忙看學生寫學習單和考試。病假都如此,事假當然要自己承擔,就連外公往生的那個禮拜,也是在工作空檔治喪。

最賤的不是冷血,而是你想談現實,對方和你畫大餅。最可恨的不是不幫自己人說話,而是明明知道沒錯,卻幫著不知情的外界質疑。最無能的不是華而不實的學習歷程和平板使用率,而是花了錢買了不好用的次級商品和平台軟體。

教育事業需要經費,要寫計畫,必須核銷。這不是理念就能完成的大業,而是需要長期投資的工作。所以,別空談什麼支持老師,深根偏鄉,下班後的關機權利,行政教師大逃亡……同情老師,就先給錢吧!有快樂的老師,無後顧之憂的底氣,才有可能提升職場的競爭力。不然專業根本不重要,只忙著壓制猴子、申訴投訴的教育現場是能夠產出什麼好的成果呢?

 「同情我,就給我錢!」有錢、有合理的價格、有規定的職權、有濫訴和違規的處罰,才來談未來的發展!別讓千里馬死於飢餓和流氓無賴的手,別讓熱情澆滅於現實的威逼和壓迫。不是拜金,不是沒有信念,不是不願意付出。而是,一路走來,風風雨雨,不想像祥林嫂一樣的重複敘述悲傷,成為他人的笑柄。把錢給滿就好,那是掛號費、餐費、房租,是可以繼續工作的動力。希望總有一天,偉大的政府能夠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