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蔡詩萍讓我驚豔,不是因為他的文字,而是因為他在剝除了文藝憂鬱中年男的外衣之後,以一個兒子、丈夫、父親的形象出現,不那麼反叛和絕對,或是裝作一切都可以掌握,而是很自然的呈現自己的失意和脆弱,同時也試圖將過去的那些人和事連結一起。不只是書寫父親、母親和他在金門的記憶,還有寫那些因為婚姻而有的羈絆和牽連,同時也讓讀者看到了原來在愛情之前,對於那個讓自己認栽的人之前,都是那麼的不自信卻又勢在必得。
對於親情的書寫,父親因為送走了幾個親人,像個孩子一樣地訴說以後沒有人會給他紅包的淒涼。看到那一代的長輩們說著:「那時候啊~」。看著作者的父母不願意離開故土,但是在鄰居的口中那些熟悉的散步道路,彷彿也帶著讀者看到佝僂的背影。聽著父親叨念著:「學歷不高,階級不高,很容易被人瞧不起」,或許在選擇於當地落地生根後,失去了晉升的機會,就只能自立自強。而父親、母親融合了故鄉的滋味形成的菜餚,更是讓人感受到那就是從大陸播遷來台的時代縮影。
「愛情很偉大,但生活很折騰」、「沒有愛的記憶,才叫老而孤獨」、「這世間有一種苦,是時代給的苦」‧‧‧‧‧‧而在這個讓人遺憾又心酸的記憶中,母性的角色卻像陽光一樣,照耀著自己的男人和家庭。如果沒有這些女性的堅忍不拔,還有男人的遮風擋雨,一個家庭無法成為一個家族,無法在這慌亂的人世中找到屬於自己幸福的一盞燈。
我很喜歡這樣的家族書寫,既不刻意的賣弄學問,也沒有說著自己家族的偉大,並不刻意提起那些親戚的關係,可是,這樣的日常就是如此的感動人心。簡單的生活最困難,因為我們從不知道無常會不會讓生命中的小幸運成為絕響,然而活著是那麼的美好,因為這樣我們知道了生活的無限可能。
希望這世界能夠有更多的愛,就算老派一點又何妨,那就是那個匱乏卻又精彩的人生裡,無法被踩滅的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