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

《幻想中的朋友》試讀

《幻想中的朋友》試讀
    有的時候活著比死亡還要恐怖!當我閱讀史蒂芬.切波斯基Stephen Chbosky《幻想中的朋友》這個故事時,一直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不只是因為小說敘述中懸疑驚奇的色彩,而是因為很難相信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的包覆在社會關係和價值之下的偽裝和惡意。其實在這本篇幅巨大的故事裡,讀者一方面很想要趕快得知事件的真相,但是又害怕自己忽略的細節是否會造成誤判,所以在那些用不同字體標註出來的聲音出現時,總感覺到整個世界都被不知名的主宰所操弄。
    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有著很多的困境,就像故事中的人們遇到了貧窮、恐懼、性別歧視、霸凌、忌妒……當我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時,我們能夠輕鬆的勸解別人不要多想,然而當自己聽見了不同的聲音,我們真的很難置身事外。所以,那些主角母子幸運的中獎也許解決的他們在經濟上的難題,但是他們始終無法走出「詛咒」,那是一種恐怖的心理壓力,能讓溫柔和善的人忘卻自己平凡的小確幸,只放大生存中的逆境。
    對案件的抽絲剝繭或許讓讀者有跟著偵查的興奮感,但是那也帶來了很強烈的壓迫。到底五十年前的兇案是否真的有兇手?那些隱藏在日常中的罪惡是不是讓人改變的具體因素?許多人刻意掩蓋的生活模式是不是也代表著生命中太多的謊言?因此對我來說,到了最後的結局反而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整個過程中的「提心吊膽」似乎就讓人感受到被不知名的魔力追趕的緊張。


    看到男孩們的友情時,我感受到了對於青年浪漫的信仰,但是在讀到校園中那些壞胚子時,又很渴望真的會有一種力量「報應」在真的應該被處罰的人身上。為什麼是我?為什麼選中我?為什麼要我來承擔這個苦難?為什麼是我來聽見這個聲音?當別人都說自己有心理疾病時,要如何用科學的方式去證明不科學的感知?
    在作者敘述的氛圍中,我一直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抑,那是從小說世界穿透出來的力量。一方面讓讀者感覺到自己在閱讀虛幻的創作,但另一方面又彷彿自己真的聽到了那些告訴自己祕密的聲音。能夠得知真相是一件恐怖的折磨,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區分內在和外在的差異。我們也不會知道看到的是不是真的,我們該相信的有沒有可能只是別人精心設計的「局」,而自己無法從這個詭異的棋盤中逃脫?
    因為小說的架構很龐大,敘述的細節又很細緻,所以在那些看似日常的流水帳中,讀者彷彿跟著小說人物一起走向未知的世界。我不想判斷這條路到底有沒有光,可是我清楚的知道,如果我身在其中,也許不會是「瘋了」那麼簡單、直白卻又殘酷的事情。
    朋友是能夠讓自己安心的存在,但是,如果我們只能依靠朋友,或許也代表了自己內心的脆弱。但是幻想中能夠幫助自己的人假如是自己想像出來的,那麼這不也是另一種「自救」的方式嗎?讀完這本小說,我想著自己的生活,也許我不需要朋友,但是我需要一種能讓自己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

《從前從前,在河畔》試讀


   
很多事情都無法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而我們在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總是把那些事件當作奇蹟或神蹟,然後只能帶著疑惑迷惑的心靈繼續生活下去。黛安‧賽特菲爾德 Diane Setterfield的新作就是在真實和傳奇當中尋找迷人的平衡點,也試圖讓讀者相信那些書中的故事是真正發生在你我身邊的,可是在這些文字的點染之下,讀者有時候會以為自己也在其中參與了角色。

    泰晤士河旁有一間「天鵝酒館」,這間酒館裡的客人和旅人都在等待著不同故事的創發。有的人在旅程中尋覓著自己的過去,也有人在生活中等待著每一個可能。然而大家都知道的河心中那個擺渡人付出了永生的代價,大家也都知道在生者與亡者必須橋歸橋路歸路的航向屬於自己的歸屬。但是原本虛實交錯的鄉野奇談,突變成現世的命運,這條神秘的河流讓死而復活的四歲女孩與勾連出來的羅伯、莉莉和范恩夫婦三個破碎家庭學習放手、原諒和堅強。

    哀傷往事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必然,而所謂的實情也都帶著偏光眼鏡在詮釋,為了得到而訴說的私密過往,有時候只是包裝得比較好的謊言。而人們所相信的事實,有時候卻隱藏著自己不願意面對的脆弱和無奈。所以在這些故事當中,真相並不那麼重要,事實也沒有那麼絕對。畢竟到了最後「假到真時真亦假」,如果人們願意相信他所堅持的信念,那麼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之下,沒有人應該要打破那些編織出來的平靜。






    我喜歡這本小說不斷的用「故事」作為核心,當故事開始了,故事在繼續,故事的高潮迭起,故事的峰迴路轉,故事的幸福結局……在其中的參與者都好像真的能夠回顧自己的來處。在東方有奈何橋、孟婆湯,就是要讓人忘卻之後新生,西方世界、天界或是地獄,也都是希望讓人活在當下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然後有所畏懼善待旁人。而《從前從前,在河畔》中的小說人物藉由說故事和直面傷痕的方式,對於過去的生活彌補或扭轉。或許在鄉野奇談中,人們想要知道的不是賞善罰惡的絕對,而是在神祕的發展下,有對於平凡日常的期待。
   
酒館裡的人都經歷了不同的生命情境,也都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了一陣子。對於那些別人嘴裡的事情似乎也很有介入的想法,可是,那些發生的事情都無法控制,也不能夠在自己的願望下操弄。所有的善意或是惡意在人生的長河中都微不足道,可是在閱讀中書關於一些人性醜陋的描述時,還是不自覺的感到徹骨的悲涼。原來,蝴蝶效應不只是因為和自己相關的發生,在很多時候我們所做的決定,影響的是我們都無法想像和面對的陌生人。

    酒館的設定是一種真實和虛構交錯的空間,也是讓人在心情脆弱下展現真我的質性。在酒館裡人們相遇,然後分享了生命的事情。而我想起的,卻是蒲松齡與旅客交換故事的畫面,卻是在酒店中人們一言不合就快意恩仇的情景,卻是司馬中原說的那些奇異難解的事件。不過,這樣很好,從前從前,在河畔、在樹下、在原野都有很多故事正在醞釀著為自己說出口……

 


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悶歌行

對於楊萬里的理解,只有文學史上讀過的那些,又由於他在我的專業裡,並不是個特別常見的考點,所以很快地在許多的重點詩人中當成普通的資料讀過。學生時代的我也沒能好好的品一品他的創作。然而,就是緣分讓人心動的吧!突然在心緒紛繁之間讀到〈悶歌行〉,很有被古人安慰鼓勵的感受。

現在的我過得不好,這個不好的定義或許和旁人所感受到的不一樣,也不是我無病呻吟。而是我真的知道自己內心經歷了非常大的風暴。明明暑假應該要開心才對,然而,我卻在行走到孔廟尋求力量時,看著明倫堂裡的大學章句而涕泗磅礡。

我不知道為什麼想當一個單純的老師這樣的難?還要面對職場的壓力和權力傾軋。我不知道為什麼明明想要認真教書,然而上級需要的卻是能拿的出手的績效?其實我把分內的工作都做好了,也都達成長官的要求。但是對於前途和未來,卻有一種深沉的茫然。

然而,楊萬里卻說要用笑來面對,不需要發愁,不必要把自己陷在痛苦當中。就讓時間來治癒和證明一切吧!就讓自己離那些危險的狀況遠一點吧!風浪總會有消停的時候,等到一切平靜下來,才是見證人生真實的時刻。

所以,我需要好好地等待這一切過去,也要在這段風雨飄搖的時間裡做好準備。畢竟我已經偷偷下了決定,也向祖師爺報告過了。我一定不會在這樣的環境中變壞,因為如果我真的變成我自己都不願意看一眼的人,那一定不是環境,而是我的心不夠真誠堅貞。所以,縱然當下痛苦,我還是要守住自己的心。

混亂總有一天會平息,而我希望自己,已經在自己想去的地方。



悶歌行十二首 十二 楊萬里
風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

近看兩日遠三日,氣力窮時會自休。



















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當我想起你的時候》試讀

《當我想起你的時候》試讀

    其實我是一個害怕改變的人,因為習慣的一切讓人有種安全感,可是如果在舒適圈中有一些變動,就會讓我緊張、焦慮、不知該如何是好。可是,生活中的轉變太多,所以也只能在不斷的被安排和調適中找到另一個安心的位置。淺田次郎《當我想起你的時候》(日文原名:おもかげ)書寫的離別心情,讓現在的我深深的感受到悶悶的心痛。

    故事中的主角是個屆齡退休的社畜,也是一個耗盡生命力氣的男人,雖然擁有自己的家庭和後輩,卻對於生命依然惶恐。在搭地鐵回家的路上,他終於倒下了。但肉體在醫院的期間,他卻以自由的靈魂的展開了回顧自己生命的旅程。在作者這樣的安排下,讀者可以看到生命中的許多遺憾,還有從不同的視角中得知自己對別人生命的意義。原來我們以為的愛和擁有,其實比自己知道的還要多,原來生活中的片段,其實充滿了許多的溫暖。

    在閱讀故事的時候,我感受到的不只是主角和他的家庭、背景、時代,其實我也一直回顧自己的生命。因為主角的一生中一直經歷不同的分別,也不斷的在忍受著自己的心情,心中總是帶著受傷的退縮感,縱然他看起來已經在自己的跑道上前進,但是,主角還是會擔心自己不完整的過去會傷害到自己深愛的人。



    我約略能夠了解那樣的感受,或許是因為自己遭受到苦難,所以很希望自己在乎的人能夠順利,即使自己依然被困在原地踏步,都覺得沒有關係。因為只要別人幸福就好了,看著自己的朋友一路爬到高位,看著自己的孩子有著可靠的另一半,看著自己的伴侶能夠找到自己的生活歸屬,看著和自己類似經歷的能夠少一些辛苦……帶著善意的看著這個世界,感謝自己還活著,感恩很多人的幫助,然後終於可以好好的休息。

    或許這個世界總是有許多的不完美,也會有很多讓人受傷的事件。不過,當我們只有和自己和解的時候,才真的開始成長。成熟與年紀無關,而是和心境有關。我們面對生命中的許多憾事:或許是所愛不得,或許是恩愛別離,或許是陪伴短暫,或許是生命無常,或許是經濟匱乏,或許是肢體殘缺……然而最讓人不甘心的是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卻無法讓自己在乎的人快樂,所以也在憂悶中感到悲傷。

    當我們想起一些人的時候,有的時候不是因為幸福,而是因為虧欠。因為覺得自己似乎沒有把一些情感圓滿,或是自己沒能夠在對方需要時給予幫助,或者因為身分地位沒辦法真的敞開心胸靠在一起。所以,在讀到作者書中的那些畫面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有多久沒有好好的吃一頓飯?自己在生活中可曾給自己快樂的小旅行?是否能夠感受到生活中平凡的小幸福?除了愛那個那個自己深愛的人,有沒有好好的善待自己?

    有時候我真的很希望時間可以重來,讓我能夠回到一些現在想起來回是會後悔的時光。可是我知道,就算我回去了也沒有用,因為只有活在每一個當下,才能夠有機會創造、彌補以前的失落。也只有自己好好地向前看,才能夠真的走向有光的所在。所以,我希望當我之後想起誰的時候,不要是失落,而是感覺到此生無憾的幸福。我知道自己沒有辦法完美,但是我願意學著讓自己的心更柔軟,然後給世界多一些的溫柔。或許這樣,別人想起我的時候,嘴角也會有一些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