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礙》
艾絲特.維爾霍芙Esther Verhoef的《母礙》是一個令人覺得既驚悚又感傷的故事,也是一個充滿了推理和探險的故事,幸好它只是個故事!畢竟在這個充滿「礙」的世界裡,有太多人因為別人的情感偏差而受傷。
故事的開頭是因為新生命的誕生,這是令人開心但是困難重重的事情,因為在家庭中不會因為突然多了一個人而「一切如常」!很多婚姻的困局來自於無法適應的角色轉換,還有妻子一廂情願想要孩子的決然。因為母親和小孩的羈絆來自於從無到有每一天的改變和陪伴,而且有種生命共同體的革命情感,然而父親只是旁觀者,縱然是很有當爸爸自覺的男人,其實還是會有自己的重要性不如以前的抱怨和委屈,還有不願意調整改變的固執。故事中的男人在妻子產後出軌,或是太多的案例在太太懷孕時找樂子,似乎不會讓人意外。但是故事讓人驚奇的事情是,那個看似溫柔、無害、體貼的看護埋藏在照料中的恨和怨。
剛開始閱讀時,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哈樂琴要像惡魔一樣的虐待傷害生命?為什麼要再三的犯罪?為什麼要用固定的手法讓人癱瘓、死亡?為什麼在她傷害許多人的時候可以如此理直氣壯,而且用23年的時間計畫恐怖的報復,而不是乾淨俐落的處理所有的人。她不只是要殺人,而是要討自己的公道!雖然整個過程讓人不寒而慄,但是到最後我們卻可以理解她被毀滅的一生,知道這個可恨的人有可憐之處。
米麗安警官的直覺和兄妹親情的重量讓這個故事不只是單線的犯罪小說,而是一個抽絲剝繭的解謎歷程,縱然這個女孩其實也不聰明,也有致命的自以為是缺陷,但是沒有她的追兇和懷疑,我們就無法得知拼圖中很重要的關鍵。因為我們在循線追查中得知了這些看似無關的人物背後有著上一代的糾葛,也終於知道最可怕的源頭來自於上一代的情感糾紛,原本的可憐人似乎變得沒有那麼嬌柔,那些所受的罪又似乎成為一種償還。這樣的認知其實有點挑戰到讀者的道德底限,因為我們都知道以暴制暴不可取,但是如果世間所有的人和法律都無法為自己說話,那麼只能自己成為仲裁!
一切都是因為「礙」,父母總是以為孩子應該都是對的,孩子也認定父母應該要毫無保留的站在自己這邊,所以當自己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就是雙重的背叛,被心愛的人背叛太痛,所以毀了人生又如何?人生早已經毀了!
文中描述產後心情和復原狀態的文字非常真實,真實到令人回想起自己分娩後的歷程。很多人總是鼓吹多子多孫,希望年輕人多生孩子,但是生孩子不只是把孩子生下來,還有後續的許多問題:產後復原、夫妻關係、母子(女)相處、生活作息、工作調整、心態變化、人際關係、教養衝突……生育反而是最簡單的事。這些生活上翻天覆地的改變其實都在考驗人性,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如果適應得良好,就是母愛滿滿的幸福,如果無法走過這個關卡,就是「母礙」──身為母親要經歷的障礙
讀者站在上帝的視角會知道原來那些委屈和不平根源於一開始的錯誤,然而,在故事裡面的人只會知道他們認知的「真相」,然後在死無對證之後,受害者還是受害者,兇手還是兇手!既然很多事情都無法明朗,那麼就讓停損點在這個悲情又悲壯的跳躍後生效吧!只有這樣那些活著的人才能夠繼續活著,已經死亡的人終究不再疲累。願這個世界多一些「愛」,少一些「礙」,願每一個生命都是被祝福的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