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初圖書館》試讀
這是我這半年來所閱讀的小說中最令我感動的故事,不只是因為這個故事的源起在於台灣,更重要的是它在非常悲慘的境遇中透露出一種浴火重生的堅毅。其實很多的國外的翻譯小說已經觸及到推理、人性以及贖罪,然而用外國的地名、異國的人名、異鄉的風味蒸煮,總讓人覺得有一些美味卻不夠投入的感覺。
可是《映初圖書館》這本小說的內容,不只是在日據時期、228、現代當中盤桓,更讓讀者有一種彷彿那些人就是我們鄰居的叔叔伯伯阿姨哥哥的感動,雖然故事當中的人物也在國外浪蕩、闖蕩,但是回到了「最初」終究「映照」著醉人的光輝。
很多的故事都是因為誤會和錯過,很多的不幸都源於上一代的阻擋和無緣,然而當我們恨著自己為什麼成為現在的自己時,或許我們也應該慶幸我們還能成為現在的自己。故事中沒有完美的人,甚至可以說每個人不論自願或是被迫都在不停的犯錯,可是就是因為這樣對「愛」的執著,所以我們才能夠活的有力道,才能夠勇敢的屢敗屢戰,永不妥協。也許故事的源頭是因為無緣的情侶,但是因為這樣的過錯,成就了千絲萬縷的情緣,也許我們都不是那種幸運的在一開始就遇見對的人的狀態,但是我們卻在認識很多人、擁抱很多人、憎恨很多人、毀滅很多人的過程中回到自己原來的模樣。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我們很擅長用分類的概念區分人我,也很容易的就把彼此之間的界線隔出。國界、地界、門第、階層、貧富、美醜、高低……然而在生命的最初,我們其實就是人而已,只是有些人幸運的含著金湯匙,有些人悲慘的淪落貧民窟,有些人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社會中苟延殘喘。故事中的建築師、補習班老師、女強人、老弱婦孺、小鮮肉、輕熟女,都是我們給他們貼的標籤,然而,雖然我們不同,但是彼此「需要」。或許有一些情感和關係並不是我們願意連結的,例如故事中非自願生子的阿姨,例如被生下來卻被冷待的小銳、艾娜,例如沒辦法好好活著卻牽絆別人的胡安,可是他們畢竟來過這個世界,也很認真的留下些痕跡,然後繼續自己的旅程。
整本小說用不同的視角來說故事,讓讀者有一種腦內拼圖的推理感,而且這樣的安排很容易讓我們理解各種不同解讀的盲點,然後對於那些人物的選擇可以更有同理心。由鏡框式的敘述架構中,有能夠更讓讀者可望知道整個過程的行進方向。沒有誰是真正的壞人,也沒有誰真的想要毀滅別人的幸福生活。也許套句西哲的話:「他人就是地獄!」在文本中的所有對象都只是想要更好的活下去而已。
最後,關於台文書寫的兩個版本,我並不覺得冗贅,先從台語的念法來看整個世界,很有俗文學的興味。而中文本的對照,更讓人清楚的理解所有的真相。我很期待這個故事不只能夠以小說的方式呈現,還能夠映像畫,在現代和過去的交融輝映中,我們也許知道整個世界不只變遷,還有參照的成長。希望除了文字的呈現,年表的介紹,還能夠有老照片、人物漫畫的對照。因為這是我讀過的非常好的光陰的故事,也是我願意推薦更多人去看的愛的旅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