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子》心得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藥丸岳的作品,因此我決定繼續把他的其他作品《天使之刃》、《友罪》、《惡黨》……一起補齊。原來在作者構築出來的世界中,少年並不是純真善良夢幻的存在,他筆下的少年總是深沉黑暗,總是惡意的敵視、揣測整個世界,然後同時也被整個社會放棄。當他們被生活逼迫到無法喘息,就自然而然的用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漫長的犯罪生涯中不曾後悔!
或許我們都以為等待陽光是最寂寞且痛苦的等待!然而對某些人來說,救贖是不必要的,旁人自以為是的憐憫,只是他們棄若敝屣的廢物。「神之子」就是一種很自我很孤獨的存在,只能相信自己,只能依靠自己,或許到最後也只能毀滅自己。依從神的攝理(神的心思,神的旨意),他們試圖改變些什麼,那種絕非公平的平衡:「讓幸福的人不幸,讓不幸的人幸福」讓人有些不寒而慄。因為人不是神,無法決定讓誰幸福或不幸,但是這些高智商的神子卻意圖站在裁判的位置將資源重新分配。
為了活著,僅僅只是活著,很多人就必須傾盡全力的打拼:遊民、妓女、破落戶都在低賤的底層苟延殘喘,商人、農夫、上班族也都必須壓榨自己的體力或智力。然而有一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有一些人不需要任何努力,有一些人生來就在賽道終點,這種殘忍的差異讓無論如何都游不上岸的螻蟻們情何以堪?所以主角說:「我為了生存什麼事都做。不過,只有為了我個人生存。我才不會為了其他人這麼做。」這句話乍看之下是一種無情的宣示,但是在這種孤絕的背後卻是一種無奈且無力的吶喊。我們都很幸福,縱然我們需要為了生活卑躬屈膝,然而我們還有一些自尊,還能過著人的生活。可是在黑暗罪惡的世界裡,強者才是生存的王道。
我們因為工作而與人結盟,然而這些神之子卻是因為一種難以言喻的「生存黑洞」而聚集。那種不太像是反抗,而是反骨的嘲弄,就是一種對社會的冷笑。我們都以為人不是孤島,或多或少都會和這個社會體系互動,不管是主動或被動的狀況,都代表人需要其他人的協助。但是,神之子縱然和其他人站在一起,還是能清楚的呈現一種疏離,而且是一種主動將世界隔離的淡漠。或許那樣的風采是讓人迷惑的,正因為無所求,所以無所畏懼。但是那樣缺乏「情感」的生存,會讓在意、在乎的常人感到害怕。
人需不需要夥伴?需不需要一種相濡以沫的關係?還是可以相忘於江湖,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喜歡上一個把別人當工具的人是一種悲哀,這種自虐的快意讓人在遍體鱗傷中感知自己的犧牲奉獻,獻身於一種接近宗教的狂熱,或許也成為神聖的修行。對方愈是陰鬱黑暗、冷漠殘忍,就愈能激發讓人憐愛珍惜的救贖感。縱然神之子不需要救贖,他們用高智商來操控人心和事件走向,然後毀滅。
如果把故事中主角的改變當成一種進化的歷程,或許可以是成長小說類型的閱讀類別(只是應該放在黑暗系)。但是神之子一直以來的基調都是灰色、黑色,直到最後才有一種稍微透光的朦朧感,但是那畢竟還沒有結束。把人生當成遊戲,把人類當成旗子,那麼自我的存在又是什麼?北野武說:「快要到終點時的那眼回眸,這就是人生。」我很想知道那些犯罪在驀然回首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心情看待自己一路走來的痕跡,是用什麼樣的眼光投射在自己傷害過的人身上?或許夏蟲不可以語冰,也或許我們永遠都無法走入那種缺乏情感的世界,不過,道在稊稗,在屎溺,世間的種種又有誰能斬釘截鐵的分判兩儀呢?
「痛呢……說不定得要一個人在感受到某種程度的幸福下才能體會得到。」換句話說,幸福或許也要痛過之後才有辦法得到。記得之前看《白夜行》的時候,我對於那種無法見光的悲哀感到無比的疼痛。然而,神之子的世界是一種主動將光掩蓋的狀態,毀滅式的建設到底成就了誰?還是一切都只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整本書的翻譯十分流暢,而且在行文中也讓人讀到每個人不同的性格。這些少男少女慢慢的成長,有好的變化也有壞的變化。直到最後,作者給予一個不那麼黑暗的句點,或許就是作者不願放棄相信人性、相信善、相信一切都會變好的隱微想法。我很喜歡這本書,雖然上下兩冊的厚度讓我的睡眠時間不斷延後,不過正是這種帶著一些疲勞和焦慮的情緒,能讓人讀懂書中人物的掙扎。我願意推薦這本書給更多的讀者,為這本神之子花時間非常值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