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不委屈

趁開學前整理東西,最重要的心得就是:「別忍耐!」因為長期在忍受關係裡的,就必須要不斷妥協、降低要求、刪除空間,可是一旦決定重新開始,就沒有那麼多的桎梏,不只心理層面輕鬆自在,也會由內而外的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

淘汰一些物件並不是奢扯,也不是暴殄天物,大膽的清除垃圾和那些「未來可能會使用」的雜物,並非浪費和無情。這些日子清除了周邊用品,包含軟體、硬體,重新購置了未來要用的夥伴。我沒有亂花錢,只是把我辛苦工作的酬勞變成自己喜愛的樣子,讓之後的日常能夠更加順暢。午睡時、天氣熱時就開冷氣,舒舒服服的照顧自己。不想出門購物就花運費買東西。不想準備餐點,就輕鬆點外食。不想自己開車,就請計程車來接送。

只要付得起那個「額度」,很多麻煩都迎刃而解。工作、賺錢、存錢,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過更好的生活,不是逼自己吞下痛苦和鬱悶。如果能夠花錢解決的,何樂而不為?沒苦硬吃時再是最蠢的生活方式。

例如,因油漆而弄髒的深色公務背包先出局,畢竟我不想勉強的背著洗不掉也有點髒的袋子,直接買了一個容量大一點的包包,夠我放平板、電腦、水壺、外套。再來把忍很久的goodnote5升級到6,(不想再買斷,就一年一年的訂購),讓人慍怒的是5反正也沒有要更新,而7可能隨時背刺用戶,何必傻傻的購買要淘汰的軟體,看能用到什麼時候就用,如果未來工作場合的硬體升級,隨時可以改變新的app。買了一個256G的雙用隨身碟,不想再帶著32和64兩個碟斤斤計較,也不想每天拖著1T的隨身硬碟出門。新朋友小巧又傳輸快速,更重要的是讓我能整合資料、自在存取,輕鬆無價。

因為整合我的教材和資源,重新安放自己的雲端,我還是願意買icloud,每個月30元,讓我不用擔心教材圖片資料會不見,手機和平板的生態系也能不用煩惱容量又同步。然後我直接地將所有存在公務雲端的資料和備份都刪除了,(畢竟在那裏不安全,不要問,很可怕),能夠不用就不用,就算要移轉也能快速的換置,將來會盡量減少任何公務系列的存取和使用。我可以自己買想要的空間和軟體,不用參加那些計畫和群組。

卡卡的滑鼠被我丟掉了,很不好用的、不夠快的傳輸線也被我清了,造型好看收了很久卻不實用的筆被我扔了,不夠黏的N次貼就住在垃圾桶裡了,書桌上多餘的飾品被我清除,買很久沒用的磁鐵條無懸念的丟掉。手機裡不太用的app被我刪掉,不常用的直接被我隱藏,重複的照片也整理乾淨,不想看的、看不下去的電子書也乾脆刪除‧‧‧‧‧‧

以為未來都會用到的事物,其實對當下沒有任何幫助,為了那些不可知的可能而委屈現在的自己,就只是壓縮生活的空間。如果不重要的他者把過多的責任、期待、計畫硬是壓在身上,那麼我們怎麼有時間對待重要的身邊人?我從這個假期的斷捨離中學到的是空出新的區域,讓自己更加的自由。不要勉強自己維持某些錯誤形象,不承擔過多的事情,賢的是你、愚的是我,好的是你、壞的是我,對的是你、錯的是我‧‧‧‧‧‧我不委屈,只是工作而已。

工作而已。

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完美的不完美

空了一段時間沒寫些什麼,就只是不想。因為不想給自己壓力,想休息想休養想趁著假期把家裡整理好。比較多的感受是行動,不是文字。

颱風過後,確實知道家裡哪裡會漏水、掉漆,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整。慶幸的是大致完好,跟還沒有屋頂的地方、跟地上堆著「特別的會流出奇怪顏色液體的板子」的地方、停電超過幾十個小時的地區、傢俱被水浸泡的地區比起來,或許財損物壞都只是極小的事情而已。

雨天之前,舊傷挺痛的。但雨天之後,還是忍痛搶著陽光的整理環境。盡量把之前地震時裂開的部分先補上,把放很久但是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丟掉,把潮濕的物件分類,把已經裝上去但是不穩固的架子重新固定下來。原來,有那麼多我已經習慣、將就、等著崩壞的事物,等著我一口氣解決。

其他的剩餘時間圍著孩子的行程走,還有配合爸媽的計劃向前。人到中年,不只是身體機能改變,就連心態也會隨著越來越多的見識調整。不想盲目的隨著人潮到哪裡,也不在乎自己有沒有哪裡沒有讓別人滿意。如果自己都不能夠讓自己開心,那麼每天的奮鬥,又何必?

這個暑假,我的確終於有好好的照顧自己,儘管還是需要就診吃藥復健檢查,可是背後的意義不同。從前只是因為發現問題,然後去解決、應付。今年就是純粹的想讓自己更好的生活下去。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謝天吧!要忍耐的事情太多了,乾脆「發瘋」吧!

不在意很多事情之後,生活就簡單一點,雖然只是慢慢的改變,也會讓未來變得更好一點。買了想買的東西,學習新的技能,正視心裡的問題,丟掉不想看見的物品。塔羅牌給我的指引是「你完美的不完美」,是的,我走了很久,為別人走了很久,能夠擁有自己的權利,就好好的享受吧!

忙和累都不讓人討厭,只要不是倦怠,都只是生活的逗點。這麼多年以後,我終於讀懂了莊子裏面說的「疲憊」,知道問題出在著力即差。所以,我相信之後不一定會越來越少困難,但是我的心態一定會越來越淡,越來越舒適。剩下一些假期,就隨心所欲吧!我計畫沒有計劃的享受時間,不想過度努力,只想好好照顧自己。

如果對我有意見,那就憋著,別說,我只想聽自己說。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降魔詩社》試讀心得

《降魔詩社》試讀心得

    許多優秀的偵探和奇幻故事將背景設定在歐美、日本、中國,或者原始的森林和大陸,在那些知名的景點中,奇詭瑰奇的、懾人心魂的冒險和穿梭,很自然的引起讀者的「感同身受」。不管在現實世界的自己是怎麼樣的狀態,打開書本之後,人人可以是哈利波特、少年pi、柯南、俠客。然而台派創作者們想藉由文學的創作和設定建立關於本土的野心,由自身的文字、地景入手,重新建構屬於台灣的寫實或魔幻世界,因此也開始關注本土的妖魔鬼怪和傳說,波西米鴨的《降魔詩社》,就是融合奇幻、鄉土、文學、收妖的小說。

    本書是以阿罩霧的林家頂厝和下厝為核心的文學想像,文雅的展現文人的氣質,還有「看不見」的世界。作家書寫台中地名加上閩南語的聲口,櫟社文化圈的加持,當時《台灣日日新報》的點染,加上日本巡查和鄉土小民交織的生活氣息,「不該看見的怪異」讓台灣的傳說被重新賦予意義。

    高中翰林版的國文課本曾收錄本書主角之一的林幼春詩作〈送蔡培火蔣渭水陳逢源三君之京〉,因此我在書本上看到的是林幼春中老年的思維和相片。然而,《降魔詩社》故事裡的林幼春以少年的青春洋溢和無畏穿梭在字裡行間,帶著讀者闖進一次又一次的事件,連結著更多特殊的圖景。在這個同人文的設定裡,詩社的人有著法術,詩社的詩有著法力。人物簡介的林幼春「擅長以法術將詩句化為實體武器攻擊」,他在空中寫下詩文,由文字化為劍氣防守或傷敵,讓人不自覺地想起清末龔自珍的「劍氣簫心」。

    其實本書的架構依然是繼承自上古史官倉頡的神異傳說。《降魔詩社》套用文字能使鬼神嚎哭的魔力,襲用志怪小說裡的精怪,化用文人能克敵致勝的智慧,讓讀者在看著台灣味的文字,又能咀嚼出對於傳統的致敬。在書中的詩純然是工具,表現了人物的膽氣也好,或是真實拿來勝物也罷。由於對這些詩句沒有先備知識,也並非熟悉的作品,讀者只能從中擷取關鍵字,如:「劍」、「羽箭」、「丸泥」、「魔筆」、「光」……等等字眼,背景是詩社,出了詩社的文字卻又為了解決「非文字」的案件,衝突的展現了光芒。

    目前類似的詩文加冒險奇幻的題材,有陳郁如的少年小說《詩魂》、《詞靈》、《畫仙》系列,它定位在1015歲的「輕」少年,藉著現代高中生穿越到古代解決疑難,文字淺顯易懂。而《降魔詩社》想要引起那些讀者的共鳴呢?在古典與本土之間,在傳說和歷史當中,在現實和想像之中,或許總會找到一個平衡點的。

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自知之明

人如果有自知之明,就不會做悖理犯義的事,也不會因為有錯誤的自我膨脹,而試圖越級打怪。當然,一個團體也是如此,假如能對自己的定位有清楚的認知,那麼整體的策略和戰略就能漸進式的穩定發展,還可能稍微離開舒適圈的更上一層樓。可是,如果總是「端著」,以為自己是別人欽慕的對象,那麼眾叛親離的一天也不會太遠。

處心積慮要剷除異己的領導者,總會摔個大跟頭。自信滿滿以為自己是天選之子的人,總會發現天外有天。以為自身獨一無二,非我莫屬的王牌,或許在某一個時刻就會被迫淨身出戶。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人才,只是要看千里馬願不願意屈就,或者伯樂想不想睜開眼去發掘。

看著主管在內部信件希望大家幫忙留意推薦徵才的訊息,不禁笑了出來。但凡有點良知的人,都不想把自己認識的同學好友推入深淵,更何況未來還想要繼續聯繫的話,不要牽涉任何職務內容。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畫了看起來就難吃的大餅,加上不合理的要求,沒有對人的基本尊重,行政程序繁瑣又嚴苛。打聽一下都知道,怎麼有辦法留的住人才呢?沒有打官司就不錯了。

柿子挑軟的吃,事情往好說話的人身上倒,口口聲聲說關注員工的建議,卻罔顧最基本的尊重。沒有自知之明的職場,心甘情願留下來的都是既得利益者,有些被綁住的人,也不過是因為種種的因素而暫時無法動彈。

我知道自己不夠好,但是還不至於很差。因此,我也知道自己該做能做的事情,不應承擔不屬於自己範圍的責任。願意吃虧和付出並不是傻,有時候只是因為感恩和道德。可是如果太過惡劣的欺壓,就不需要再無限循環往復的配合。自知之明,就是知道自己的極限,清楚自身的短板,不去傷害別人,也保護好自己的能量。我不會以為自己總是站在正義的那邊,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區別。

對於社會上的亂象,笑著看待就好,擺拍照片再好看,也只是作秀。一時的盟友再親密,也會在討不到吃的之後翻臉。有點自知,就會理解脆弱的不是交情和感情,而是自己是否對這個人、這件事、這塊土地付出真心。如果沒有的話,不要妄想自己身邊身後還有人可以幫襯。把自己的臉洗乾淨,別總是罵別人太髒。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南京照相館

知道這部影片不是因為館長推薦,而是早就從微博、豆瓣、小紅書裡就知道《南京照相館》的票房很好,口碑也不錯。加上我喜歡的王傳君和高葉有演出,自然而然的就想要先睹為快。我知道台灣不會上映,因此就在網路上尋找各種片段來體驗。

當然看著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是不會愉快的,可是,我想知道現代的導演和演員會怎麼詮釋那段歷史傷痛。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刻意操作種族仇恨,不過我認為已然發生的事情就不需要閃躲,就算是傷痛也勇敢的直面。二二八事件、對日作戰、納粹殺猶太人、世界大戰、巴爾幹半島、屠殺印地安人、宗教衝突、廣島長崎原子彈……這些聽起來不舒服的字眼,是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原諒不原諒不是非當事人、非當事國在說的,如果不能容忍別人的史觀,那麼至少尊重他者的情感。

這部影片已經盡可能的處理了在戰爭裡會出現的暴力和侵掠,已經盡可能的帶過了那些女性被(性)迫害、男性被屠殺、小孩被玩弄、群眾被掃射、家園被毀滅的畫面,即便如此,還是很令人心痛。不只是憤怒、哀傷、無力,不只是懷疑自己在那個時代能活幾秒,更不是想要當力挽狂瀾的英雄。而是在一間照相館裡,由主角說出「我們不是朋友」,政治正確的點出了民族意識的力量。

我知道整部影片藉著照相館裡沖洗出的相片來控訴日軍的殘暴行徑,在那個時代裡,活著並不快樂,死亡或許才是解脫。苟且偷生的、苟延殘喘的、掙扎無用的、冀望未來的、一心求死的、揣著希望被碾碎的……都是螻蟻,只是灰塵,一下子就會從世界登出。其實我不喜歡故事的結局,主角團裡僅剩的相館老闆故意挑釁日軍,只剩下女性曲藝家莫名的逃過了盤查、追捕,然後順利的控訴了侵略者的暴行。袋子裡的小孩不是趙氏孤兒,承擔不起興復家國的傳奇,可是那些在河邊、路上、醫院的眾多蒼白臉孔,卻累積了對於外來勢力的畏懼和恨意。

故事還是比較扁平和浪漫的,事實上侵略者更狠,老百姓的下場更慘。只是,如果完全按照史實拍攝出來,那麼這樣的電影不是藝術不是紀實,而是在傷口上撒鹽。我不會同情故事裡的日軍青年攝影師,不會同情漢奸翻譯,不會同情任何傷害自己同胞後被丟棄的垃圾,可是,我理解他們做了當時的選擇,他們想要活下去,卻更難活下去。在我們以為有轉機的時候,反轉到死亡的那一邊。

看著影片裡的畫面,我沒有眼淚,只是冷靜他看著導演說了一個「潔版」、「刪節版」的故事。我們會知道那些事後的樣子,我們都懂的欲言又止的轉場,我們清楚,在留白的空間裡,有些事情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嚐過和平的滋味,沒有人願意在戰爭裡存活。那些開啟戰端的上位者,把人民送上戰場的政客,把征服世界當成夢想的獨裁者,打者清洗種族、宗教信仰的理由侵略的惡魔,才該死,都該死。可是這些發動者不會那麼容易的受傷,只會好好的活著,繼續翻雲覆雨。

所以,南京照相館挑起仇恨了嗎?沒有,它甚至儘量的避免太過直接的控訴,讓觀眾自己去想。或許這是另一種安排,隱隱然埋下後勁,讓人在反思之後做出一個人最簡單的選擇。影片裡的照相館就是一個夢,浪漫的呈現戰爭裡沒有煙硝的戰場。有疑問的人,就自己去看看吧!去感受吧!去理解吧!不要聽誰帶風向,不要沒看過就跟著洗「台日友好」。

當一個民族能夠面對上一代的錯誤,堅決的守護和平,那才是真正的贖罪。我們也許都不能多說些什麼,只能謙卑的渴求遠方不要有戰爭。願我們不需要紀錄那些戰地風雲,願,世界和平。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偽英雄

到了一定的年紀,就不會那麼容易被感動,尤其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所謂的榮譽、勳章、大我,都只是拿來洗腦新鮮肝的手段。因此最近看的英雄電影,只是讓我哈欠連連的覺得無趣,我想可能不只是因為劇本的問題,而是我知道那些看起來很強大的英雄,必須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強行有光明結局的影片,事實上也只是給現實一種遙遠的希望。

韓國電影《超異能特工》、美國電影《驚奇四超人》、《超人2025》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一樣的在超出人類的能力範圍裡,營造出比平凡人更強的能力,能飛天遁地,能治癒病痛,能救民倒懸,能打擊犯罪。可是在影片的安排之下,這些超人類都必須自省,必須救動物,必須要思考自己是否還能夠再付出什麼,必須取捨和放棄。

其實,以前的我很喜歡看英雄跌落神壇後的脆弱,可是現在我不想繼續看那些英雄被質疑謾罵,甚至吞下委屈,然後聖母的繼續為大眾付出。英雄可以有缺點,當然也會有盲點,就跟希臘諸神一樣有愛恨嗔癡慢,不過都已經在電影當中了,就不要故作姿態的還思考著要讓每個人都滿意,不要再假裝世界和平,不需要用影片的架空來影射現實的狀態。甚至不需要那些狗血煽情的橋段來認同普通未進化的人類。

英雄有自己該面對的地獄,跟平凡人一樣卡關。可是,原來的美式爽片不就是圖一個爽,換裝之後大殺四方,做出原來的服裝下做不到的事情。而現在的影片要顧及多元性別平等種族友善,反而呈現傲慢的施捨還有天真的自我安慰。我不認同這些英雄、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撐起整個宇宙。被一句話刺到就崩潰,被夥伴誤解就心碎,被人們質疑就emo  ,這只是還沒長大的孩子。把超能力放在這種人的身上是危險的,也是殘忍的。我沒有辦法同情已經有那麼多資源卻又不作為的偽英雄,或許他們要演出的反英雄,弄反了英雄的「英雄」。

電影裡不需要那麼悲情,也不用讓誰背負十字架。很多時候就只是自己在演出讓人齒冷的小劇場而已。我不管影評給了幾顆星,在我心中這幾部片不管是走致敬路線、懷舊路線、重開機路線、聯動路線,都是失敗的方向。不像喜劇的幽默,沒有爽快的打鬥,失去價值的拖戲,企圖試水溫拍續集的嘴臉。不好看,我也不看好。

別告訴我人人都是英雄,一生中都會有發光發熱的幾分鐘。事實上,我們都是被英雄主義給拖著走,在人治的世界裏泅泳。我們不需要英雄,至少不用那些故作深沉的英雄。開心點,無腦點,少哲學點,或許那樣的世界更值得期待。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彩香最愛弘子前輩》第二季

大心!《彩香最愛弘子前輩》第二季終於完結了!原本就喜歡從漫畫改編的第一季,也很欣賞兩位演員對於角色的演繹,不只是很貼合原著,還加上了演員自己的理解,整體看起來彷彿從漫畫裡走出來,只是更加的現實,從上司下屬的關係,一路走到了戀人的路線,有時很爆笑,有時候又很讓人心疼。

所以我非常期待第二季,在彩香和弘子成為戀人之後,開始同居和磨合。弘子執著於想讓彩香擁有完美的戀人,一直壓抑自己的「本性」,不願意貿然發生實質關係,一直很幸福卻忍耐的扮演著照顧的角色,(但是內心戲還是超多的)這樣的情感很難維持長久。不吵架、不親密、不溝通,只有愛是完全不行的啊!

彩香還是一如既往的勇,從第一季的大膽追愛誘受,到了第二季滿腦子想獻身的傻勁,實在是既可愛又讓人感動。她知道伴侶的付出,也很想要更用力的融入對方的生命史當中。這時候,在弘子的家人面前坦承的、宣示、宣誓的喜歡,其實給了弘子更多的力量。不過弘子這個傻狗狗,越愛就越不敢行動,讓彩香(觀眾)非常著急。

我一直在忍耐著第二集到第五集的敘述,因為知道總共才六集而已,一集不過二十多分鐘,工作線、家庭線、酒館線分攤時數,能夠在主線上著墨的並不太多。所以,要營造有推進劇本的狀態,要製造衝突和懸念,又要讓主角內心獨白,其實在小品上來說是塞的滿滿的。不過因為尺度又要水到六集,因此中間幾集讓旁觀者非常焦慮,希望兩人都長嘴出來說話的緊迫感。

還好最後一集沒讓人失望,弘子大狗狗哭起來好可愛,和妹妹坦白非常誠懇帥氣,無法忍耐之後(沒有餘裕)的直球對決,讓彩香不只得償所願,也非常害羞又享受的進到另一個階段。其實我非常不喜歡電視劇或影視節目故意演床戲親密戲,但是彩香和弘子的進展完全可以,雖然時間非常短,可是唯美又引人遐思。感覺演員到最後就是本色出演,甜蜜又幸福。

兩人在吵架溝通的戲份裡,也很真實的生氣、委屈、不捨、難過,邊講手機邊跑步,完全是考驗肺活量。如果不是彩香放水,弘子很難追上。兩人終於說出真心話,回家後認真的構築有房子的未來,接著滾床單,吃著平凡的早餐,試圖再睡回籠覺。可惡,竟然就斷在這邊,好想看兩人恩愛的放閃日常啊!

上一季是弘子為彩香擦眼淚,這一季是彩香打開了弘子的淚腺開關。無論兩人怎麽誤會,其實都是因為太愛了啊!弘子終於在愛對了人之後面對真正的自己,彩香也如願以償的和愛人融為一體。看著看著她們的笑容,感受這世界多麼美好啊!

建議一次攢起來看,最後一集我甚至重複看了幾次。我覺得幸福的關係不只是兩個人平等,還有對方也把自己放在未來的計劃裡。想許願還有第三季,演兩個人的日常也可以。希望這世界有更多的人能夠自在的和所愛一起變老,那一定是最浪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