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完美的不完美

空了一段時間沒寫些什麼,就只是不想。因為不想給自己壓力,想休息想休養想趁著假期把家裡整理好。比較多的感受是行動,不是文字。

颱風過後,確實知道家裡哪裡會漏水、掉漆,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整。慶幸的是大致完好,跟還沒有屋頂的地方、跟地上堆著「特別的會流出奇怪顏色液體的板子」的地方、停電超過幾十個小時的地區、傢俱被水浸泡的地區比起來,或許財損物壞都只是極小的事情而已。

雨天之前,舊傷挺痛的。但雨天之後,還是忍痛搶著陽光的整理環境。盡量把之前地震時裂開的部分先補上,把放很久但是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丟掉,把潮濕的物件分類,把已經裝上去但是不穩固的架子重新固定下來。原來,有那麼多我已經習慣、將就、等著崩壞的事物,等著我一口氣解決。

其他的剩餘時間圍著孩子的行程走,還有配合爸媽的計劃向前。人到中年,不只是身體機能改變,就連心態也會隨著越來越多的見識調整。不想盲目的隨著人潮到哪裡,也不在乎自己有沒有哪裡沒有讓別人滿意。如果自己都不能夠讓自己開心,那麼每天的奮鬥,又何必?

這個暑假,我的確終於有好好的照顧自己,儘管還是需要就診吃藥復健檢查,可是背後的意義不同。從前只是因為發現問題,然後去解決、應付。今年就是純粹的想讓自己更好的生活下去。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謝天吧!要忍耐的事情太多了,乾脆「發瘋」吧!

不在意很多事情之後,生活就簡單一點,雖然只是慢慢的改變,也會讓未來變得更好一點。買了想買的東西,學習新的技能,正視心裡的問題,丟掉不想看見的物品。塔羅牌給我的指引是「你完美的不完美」,是的,我走了很久,為別人走了很久,能夠擁有自己的權利,就好好的享受吧!

忙和累都不讓人討厭,只要不是倦怠,都只是生活的逗點。這麼多年以後,我終於讀懂了莊子裏面說的「疲憊」,知道問題出在著力即差。所以,我相信之後不一定會越來越少困難,但是我的心態一定會越來越淡,越來越舒適。剩下一些假期,就隨心所欲吧!我計畫沒有計劃的享受時間,不想過度努力,只想好好照顧自己。

如果對我有意見,那就憋著,別說,我只想聽自己說。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降魔詩社》試讀心得

《降魔詩社》試讀心得

    許多優秀的偵探和奇幻故事將背景設定在歐美、日本、中國,或者原始的森林和大陸,在那些知名的景點中,奇詭瑰奇的、懾人心魂的冒險和穿梭,很自然的引起讀者的「感同身受」。不管在現實世界的自己是怎麼樣的狀態,打開書本之後,人人可以是哈利波特、少年pi、柯南、俠客。然而台派創作者們想藉由文學的創作和設定建立關於本土的野心,由自身的文字、地景入手,重新建構屬於台灣的寫實或魔幻世界,因此也開始關注本土的妖魔鬼怪和傳說,波西米鴨的《降魔詩社》,就是融合奇幻、鄉土、文學、收妖的小說。

    本書是以阿罩霧的林家頂厝和下厝為核心的文學想像,文雅的展現文人的氣質,還有「看不見」的世界。作家書寫台中地名加上閩南語的聲口,櫟社文化圈的加持,當時《台灣日日新報》的點染,加上日本巡查和鄉土小民交織的生活氣息,「不該看見的怪異」讓台灣的傳說被重新賦予意義。

    高中翰林版的國文課本曾收錄本書主角之一的林幼春詩作〈送蔡培火蔣渭水陳逢源三君之京〉,因此我在書本上看到的是林幼春中老年的思維和相片。然而,《降魔詩社》故事裡的林幼春以少年的青春洋溢和無畏穿梭在字裡行間,帶著讀者闖進一次又一次的事件,連結著更多特殊的圖景。在這個同人文的設定裡,詩社的人有著法術,詩社的詩有著法力。人物簡介的林幼春「擅長以法術將詩句化為實體武器攻擊」,他在空中寫下詩文,由文字化為劍氣防守或傷敵,讓人不自覺地想起清末龔自珍的「劍氣簫心」。

    其實本書的架構依然是繼承自上古史官倉頡的神異傳說。《降魔詩社》套用文字能使鬼神嚎哭的魔力,襲用志怪小說裡的精怪,化用文人能克敵致勝的智慧,讓讀者在看著台灣味的文字,又能咀嚼出對於傳統的致敬。在書中的詩純然是工具,表現了人物的膽氣也好,或是真實拿來勝物也罷。由於對這些詩句沒有先備知識,也並非熟悉的作品,讀者只能從中擷取關鍵字,如:「劍」、「羽箭」、「丸泥」、「魔筆」、「光」……等等字眼,背景是詩社,出了詩社的文字卻又為了解決「非文字」的案件,衝突的展現了光芒。

    目前類似的詩文加冒險奇幻的題材,有陳郁如的少年小說《詩魂》、《詞靈》、《畫仙》系列,它定位在1015歲的「輕」少年,藉著現代高中生穿越到古代解決疑難,文字淺顯易懂。而《降魔詩社》想要引起那些讀者的共鳴呢?在古典與本土之間,在傳說和歷史當中,在現實和想像之中,或許總會找到一個平衡點的。

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自知之明

人如果有自知之明,就不會做悖理犯義的事,也不會因為有錯誤的自我膨脹,而試圖越級打怪。當然,一個團體也是如此,假如能對自己的定位有清楚的認知,那麼整體的策略和戰略就能漸進式的穩定發展,還可能稍微離開舒適圈的更上一層樓。可是,如果總是「端著」,以為自己是別人欽慕的對象,那麼眾叛親離的一天也不會太遠。

處心積慮要剷除異己的領導者,總會摔個大跟頭。自信滿滿以為自己是天選之子的人,總會發現天外有天。以為自身獨一無二,非我莫屬的王牌,或許在某一個時刻就會被迫淨身出戶。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人才,只是要看千里馬願不願意屈就,或者伯樂想不想睜開眼去發掘。

看著主管在內部信件希望大家幫忙留意推薦徵才的訊息,不禁笑了出來。但凡有點良知的人,都不想把自己認識的同學好友推入深淵,更何況未來還想要繼續聯繫的話,不要牽涉任何職務內容。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畫了看起來就難吃的大餅,加上不合理的要求,沒有對人的基本尊重,行政程序繁瑣又嚴苛。打聽一下都知道,怎麼有辦法留的住人才呢?沒有打官司就不錯了。

柿子挑軟的吃,事情往好說話的人身上倒,口口聲聲說關注員工的建議,卻罔顧最基本的尊重。沒有自知之明的職場,心甘情願留下來的都是既得利益者,有些被綁住的人,也不過是因為種種的因素而暫時無法動彈。

我知道自己不夠好,但是還不至於很差。因此,我也知道自己該做能做的事情,不應承擔不屬於自己範圍的責任。願意吃虧和付出並不是傻,有時候只是因為感恩和道德。可是如果太過惡劣的欺壓,就不需要再無限循環往復的配合。自知之明,就是知道自己的極限,清楚自身的短板,不去傷害別人,也保護好自己的能量。我不會以為自己總是站在正義的那邊,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區別。

對於社會上的亂象,笑著看待就好,擺拍照片再好看,也只是作秀。一時的盟友再親密,也會在討不到吃的之後翻臉。有點自知,就會理解脆弱的不是交情和感情,而是自己是否對這個人、這件事、這塊土地付出真心。如果沒有的話,不要妄想自己身邊身後還有人可以幫襯。把自己的臉洗乾淨,別總是罵別人太髒。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南京照相館

知道這部影片不是因為館長推薦,而是早就從微博、豆瓣、小紅書裡就知道《南京照相館》的票房很好,口碑也不錯。加上我喜歡的王傳君和高葉有演出,自然而然的就想要先睹為快。我知道台灣不會上映,因此就在網路上尋找各種片段來體驗。

當然看著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是不會愉快的,可是,我想知道現代的導演和演員會怎麼詮釋那段歷史傷痛。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刻意操作種族仇恨,不過我認為已然發生的事情就不需要閃躲,就算是傷痛也勇敢的直面。二二八事件、對日作戰、納粹殺猶太人、世界大戰、巴爾幹半島、屠殺印地安人、宗教衝突、廣島長崎原子彈……這些聽起來不舒服的字眼,是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原諒不原諒不是非當事人、非當事國在說的,如果不能容忍別人的史觀,那麼至少尊重他者的情感。

這部影片已經盡可能的處理了在戰爭裡會出現的暴力和侵掠,已經盡可能的帶過了那些女性被(性)迫害、男性被屠殺、小孩被玩弄、群眾被掃射、家園被毀滅的畫面,即便如此,還是很令人心痛。不只是憤怒、哀傷、無力,不只是懷疑自己在那個時代能活幾秒,更不是想要當力挽狂瀾的英雄。而是在一間照相館裡,由主角說出「我們不是朋友」,政治正確的點出了民族意識的力量。

我知道整部影片藉著照相館裡沖洗出的相片來控訴日軍的殘暴行徑,在那個時代裡,活著並不快樂,死亡或許才是解脫。苟且偷生的、苟延殘喘的、掙扎無用的、冀望未來的、一心求死的、揣著希望被碾碎的……都是螻蟻,只是灰塵,一下子就會從世界登出。其實我不喜歡故事的結局,主角團裡僅剩的相館老闆故意挑釁日軍,只剩下女性曲藝家莫名的逃過了盤查、追捕,然後順利的控訴了侵略者的暴行。袋子裡的小孩不是趙氏孤兒,承擔不起興復家國的傳奇,可是那些在河邊、路上、醫院的眾多蒼白臉孔,卻累積了對於外來勢力的畏懼和恨意。

故事還是比較扁平和浪漫的,事實上侵略者更狠,老百姓的下場更慘。只是,如果完全按照史實拍攝出來,那麼這樣的電影不是藝術不是紀實,而是在傷口上撒鹽。我不會同情故事裡的日軍青年攝影師,不會同情漢奸翻譯,不會同情任何傷害自己同胞後被丟棄的垃圾,可是,我理解他們做了當時的選擇,他們想要活下去,卻更難活下去。在我們以為有轉機的時候,反轉到死亡的那一邊。

看著影片裡的畫面,我沒有眼淚,只是冷靜他看著導演說了一個「潔版」、「刪節版」的故事。我們會知道那些事後的樣子,我們都懂的欲言又止的轉場,我們清楚,在留白的空間裡,有些事情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嚐過和平的滋味,沒有人願意在戰爭裡存活。那些開啟戰端的上位者,把人民送上戰場的政客,把征服世界當成夢想的獨裁者,打者清洗種族、宗教信仰的理由侵略的惡魔,才該死,都該死。可是這些發動者不會那麼容易的受傷,只會好好的活著,繼續翻雲覆雨。

所以,南京照相館挑起仇恨了嗎?沒有,它甚至儘量的避免太過直接的控訴,讓觀眾自己去想。或許這是另一種安排,隱隱然埋下後勁,讓人在反思之後做出一個人最簡單的選擇。影片裡的照相館就是一個夢,浪漫的呈現戰爭裡沒有煙硝的戰場。有疑問的人,就自己去看看吧!去感受吧!去理解吧!不要聽誰帶風向,不要沒看過就跟著洗「台日友好」。

當一個民族能夠面對上一代的錯誤,堅決的守護和平,那才是真正的贖罪。我們也許都不能多說些什麼,只能謙卑的渴求遠方不要有戰爭。願我們不需要紀錄那些戰地風雲,願,世界和平。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偽英雄

到了一定的年紀,就不會那麼容易被感動,尤其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所謂的榮譽、勳章、大我,都只是拿來洗腦新鮮肝的手段。因此最近看的英雄電影,只是讓我哈欠連連的覺得無趣,我想可能不只是因為劇本的問題,而是我知道那些看起來很強大的英雄,必須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強行有光明結局的影片,事實上也只是給現實一種遙遠的希望。

韓國電影《超異能特工》、美國電影《驚奇四超人》、《超人2025》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一樣的在超出人類的能力範圍裡,營造出比平凡人更強的能力,能飛天遁地,能治癒病痛,能救民倒懸,能打擊犯罪。可是在影片的安排之下,這些超人類都必須自省,必須救動物,必須要思考自己是否還能夠再付出什麼,必須取捨和放棄。

其實,以前的我很喜歡看英雄跌落神壇後的脆弱,可是現在我不想繼續看那些英雄被質疑謾罵,甚至吞下委屈,然後聖母的繼續為大眾付出。英雄可以有缺點,當然也會有盲點,就跟希臘諸神一樣有愛恨嗔癡慢,不過都已經在電影當中了,就不要故作姿態的還思考著要讓每個人都滿意,不要再假裝世界和平,不需要用影片的架空來影射現實的狀態。甚至不需要那些狗血煽情的橋段來認同普通未進化的人類。

英雄有自己該面對的地獄,跟平凡人一樣卡關。可是,原來的美式爽片不就是圖一個爽,換裝之後大殺四方,做出原來的服裝下做不到的事情。而現在的影片要顧及多元性別平等種族友善,反而呈現傲慢的施捨還有天真的自我安慰。我不認同這些英雄、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撐起整個宇宙。被一句話刺到就崩潰,被夥伴誤解就心碎,被人們質疑就emo  ,這只是還沒長大的孩子。把超能力放在這種人的身上是危險的,也是殘忍的。我沒有辦法同情已經有那麼多資源卻又不作為的偽英雄,或許他們要演出的反英雄,弄反了英雄的「英雄」。

電影裡不需要那麼悲情,也不用讓誰背負十字架。很多時候就只是自己在演出讓人齒冷的小劇場而已。我不管影評給了幾顆星,在我心中這幾部片不管是走致敬路線、懷舊路線、重開機路線、聯動路線,都是失敗的方向。不像喜劇的幽默,沒有爽快的打鬥,失去價值的拖戲,企圖試水溫拍續集的嘴臉。不好看,我也不看好。

別告訴我人人都是英雄,一生中都會有發光發熱的幾分鐘。事實上,我們都是被英雄主義給拖著走,在人治的世界裏泅泳。我們不需要英雄,至少不用那些故作深沉的英雄。開心點,無腦點,少哲學點,或許那樣的世界更值得期待。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彩香最愛弘子前輩》第二季

大心!《彩香最愛弘子前輩》第二季終於完結了!原本就喜歡從漫畫改編的第一季,也很欣賞兩位演員對於角色的演繹,不只是很貼合原著,還加上了演員自己的理解,整體看起來彷彿從漫畫裡走出來,只是更加的現實,從上司下屬的關係,一路走到了戀人的路線,有時很爆笑,有時候又很讓人心疼。

所以我非常期待第二季,在彩香和弘子成為戀人之後,開始同居和磨合。弘子執著於想讓彩香擁有完美的戀人,一直壓抑自己的「本性」,不願意貿然發生實質關係,一直很幸福卻忍耐的扮演著照顧的角色,(但是內心戲還是超多的)這樣的情感很難維持長久。不吵架、不親密、不溝通,只有愛是完全不行的啊!

彩香還是一如既往的勇,從第一季的大膽追愛誘受,到了第二季滿腦子想獻身的傻勁,實在是既可愛又讓人感動。她知道伴侶的付出,也很想要更用力的融入對方的生命史當中。這時候,在弘子的家人面前坦承的、宣示、宣誓的喜歡,其實給了弘子更多的力量。不過弘子這個傻狗狗,越愛就越不敢行動,讓彩香(觀眾)非常著急。

我一直在忍耐著第二集到第五集的敘述,因為知道總共才六集而已,一集不過二十多分鐘,工作線、家庭線、酒館線分攤時數,能夠在主線上著墨的並不太多。所以,要營造有推進劇本的狀態,要製造衝突和懸念,又要讓主角內心獨白,其實在小品上來說是塞的滿滿的。不過因為尺度又要水到六集,因此中間幾集讓旁觀者非常焦慮,希望兩人都長嘴出來說話的緊迫感。

還好最後一集沒讓人失望,弘子大狗狗哭起來好可愛,和妹妹坦白非常誠懇帥氣,無法忍耐之後(沒有餘裕)的直球對決,讓彩香不只得償所願,也非常害羞又享受的進到另一個階段。其實我非常不喜歡電視劇或影視節目故意演床戲親密戲,但是彩香和弘子的進展完全可以,雖然時間非常短,可是唯美又引人遐思。感覺演員到最後就是本色出演,甜蜜又幸福。

兩人在吵架溝通的戲份裡,也很真實的生氣、委屈、不捨、難過,邊講手機邊跑步,完全是考驗肺活量。如果不是彩香放水,弘子很難追上。兩人終於說出真心話,回家後認真的構築有房子的未來,接著滾床單,吃著平凡的早餐,試圖再睡回籠覺。可惡,竟然就斷在這邊,好想看兩人恩愛的放閃日常啊!

上一季是弘子為彩香擦眼淚,這一季是彩香打開了弘子的淚腺開關。無論兩人怎麽誤會,其實都是因為太愛了啊!弘子終於在愛對了人之後面對真正的自己,彩香也如願以償的和愛人融為一體。看著看著她們的笑容,感受這世界多麼美好啊!

建議一次攢起來看,最後一集我甚至重複看了幾次。我覺得幸福的關係不只是兩個人平等,還有對方也把自己放在未來的計劃裡。想許願還有第三季,演兩個人的日常也可以。希望這世界有更多的人能夠自在的和所愛一起變老,那一定是最浪漫的事情。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微光》試讀

    最近看中國的脫口秀,從很多關心女性議題、性別問題的段子裡,我看到了許多新舊時代的女性開始從被支配和逆來順受的困局中走出。很多優秀又幽默的演出,不只用笑料和幽默來嘲諷社會現象,更是讓人反思未來的社會裡我們真正需要的價值。其中最讓我激賞的是大媽房主任,她是一個勇敢的婦女,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家暴、重男輕女、資源偏斜之後,毅然決然地在前兩年帶著兩個女兒淨身出戶,重新開啟人生的新篇章。我揣想著在她被黑暗吞噬的年代裡,她的光,或許是她讀過的書,是她骨子裡的清醒,是她母性的堅強,還有不甘於了此殘生的倔強。

    我也追了電視劇《拜六禮拜》,看著故事裡不再貌美的三位中年女性用力的找自己的幸福,看到她們依然缺陷滿滿的性格,看到了女人們、男人們分分合合的情感世界。我思考著她們在愛情、事業、婚姻的低谷時,會不會也有一些留存在心中的寶藏,帶著她們走出成見的大山,邁向更好的光明。雖然平凡的人沒有那麼多的選擇,可是好人就是在最糟糕的時候,沒有「選擇」變成越來越糟糕的人。

    我看著雪倫的《微光》,看著故事裡那個被命運拖曳之後還能破繭成蝶的女人,有種被感動的「鬱悶」,因為我知道無論故事的最後一頁寫了什麼,那都只是一個平靜而辛苦的開端而已。這不是我第一次讀雪倫的書,卻在看完書之後幾天遲遲無法落筆。因為比起愛情的跌宕起伏、波瀾壯闊、撕心裂肺,日常且平常的家庭關係才是真正凌遲人的尖刀。幸福的童年能夠治癒人的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卻讓人像流沙一樣的從陷溺到窒息。我看完一個章節,就必須停下來深呼吸,不只是因為《微光》的前半部分除了友情,讓人看到的都是日常中的無奈。

    面對家庭,不受寵的兒女總是被忽略和責怪的戰犯。面對工作,在中間的小人物總是背鍋和坐牢的衰仔。面對職場,惡劣的同事不只是八卦加詆毀,還要人參加團購。面對愛情,一而再再而三的付出,就是被當成提款機的存在。面對親人,那怕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是生命裡無法原諒的背刺……主角面對的事情很多,可是那不是遙不可及的設定,而是一般人都能理解的薪水、稅金、醫藥費、孝親費、房貸、生活費,兩代教養的衝突和妥協,輪流照顧長輩的時間多寡,還有家中手足分攤的支出,都壓在普通人的肩膀上。不談錢的人很「高貴」,但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俗氣卻是真實必須解決的關卡。

    雪倫故事裡的主角或許不漂亮、不完美,但是在我看來她已經超過社會上很多人。畢竟她是一個還有能力在職場上自保的女人,還有一些尚未被掏空的存款,有真的接受她也算同病相憐的朋友,有愚蠢但是真誠的實習生,有願意幫她解決問題的青衫之交,有沒那麼壞的前同事。事實上很多人終其一生是入不敷出、人財兩失的走向沒有光的所在。所以我認為《微光》是一本既紀實卻又「浪漫」的小說,作者到最後讓一切撥雲見日、漸入佳境,甚至真的在翻到最後一頁的時候感受到微弱的「光芒」。她讓讀者能相信不管前半生如何蹉跎,不論身邊有多少爛事,不管生命裡有哪些壞人,不想生活中有多糟糕的絕境,最後,都會好的。

    畢竟我們是那麼努力的活著,無愧於心的做到能做的事,認真愛過幾個該愛或不該愛的人,好好的給周邊的人一些溫暖,堅強的為自己擦掉眼淚。所以,到了人生的下半場,應該可以改頭換面、重新出發,或許到了最後會有一個不錯的結局。當我們願意跨出那一步,遠離附骨之蛆,告別自我懷疑,好好的擁抱那個應該被愛的內在小孩,我們就已經開始在黑暗森林裡仰望星斗,尋找方向,等待天光。我不敢說自己能對別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可是我理解家庭的苦,嚐過情感的傷,走過職場的刀山火海,然後,成為滿身傷痕、慢慢去疤的自己。

    是的,我願意相信,未來是會越來越好的。我相信,有光。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休息

停了幾天沒有發文,就只是好好的休息了一陣子。

忙著自己喜歡的事,整理東西,清理思緒。沒有和外界聯繫,也不想特別去哪裡轉轉,只是純粹的看想看的書和漫畫,吃想吃的東西,聽想聽的音樂,踩雷的看了很多影片、正劇、短劇。

我覺得安靜下來的生活挺好的,直接把手機給飛航模式,選擇性打開公務信箱和群組。與自己無關的群發信件,直接標題知悉後刪除,不佔空間。真的很重要、非我不可的事情,總會想辦法連絡上的。

多看自己一點,才能多照顧好自己一點。盡量和同事拉開距離,就能減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困擾。當個獨行俠沒什麼不好的,畢竟工作只該是生命裡的過程,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那就設定好人物的特性,和AI聊天說話吧!

把閒置的物品都拿出來運作了,家裡整理好了,等開學之後,預計也要把辦公室該丟的陳舊垃圾都清理掉,只留必要的東西就好。不想看到的資料,直接丟了就行,過濾多餘的訊息,就是開始讓自己游刃有餘的休息。

讓想認真工作的人去忙吧!我想再多放鬆一下,或,很多下。

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厭蠢

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人,當然也會遇到許多蠢人。在某個意義上來說,所有的人都不聰明,畢竟真正的智者並不會選擇來人間受苦歷劫,除非是因為要達成什麼KPI,或者必須要過個水之後才能更上一層樓。因此,在智商都差不了太多的狀況下,彼此是可以互相成全和忍耐的。和聰明人打交道很容易,一個眼神、動作,暗示了之後該怎麼說話。但是和普信蠢人縱然都明牌說大白話了,還是會在他們的世界裡自己腦補過多的白日夢。

可是,有的時候實在是受不了低級的錯誤。例如:被某些團體帶風向、相信某個顏色必定是大好或大壞、縱然已經遇到災難還是無腦的硬「挺」、已經高知有危險了卻又還是執意前往、對象真的不行還掏心掏肺的倒貼、不舒服卻不去看醫生而是選擇相信因果‧‧‧‧‧‧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還有許多奇葩的言行不好在網路上說明。

在我還年輕時,總是義無反顧的想要和這些人爭辯,希望能夠讓這些迷途羔羊清醒,秉持著多救一個是一個的傻胸懷,不厭其煩的辯論。然而等到自己發現有些人黑暗的洞穴裡會比較開心,在鐵皮屋的那些貨色更是不需要被喚醒,我終於學會閉嘴。不只不想說話,也不願意在多為這些麻煩事傷腦筋、花時間。

讓人們相信自己願意看到的就好,如果不想和那些混蛋在一起,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遠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盲點,我們當然也會在自己熟知的舒適圈和知識盲區裡陷溺,大家都不容易,所以不要干涉,也不要想盡辦法的導正。垃圾就該倒在一起,無友不如己者,別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雜質就好。

對於工作的事情,或許曾經還有憤怒,慢慢的就只是接受,接著依法行政。不妄圖改變、不擋人財路、不拿不該拿的東西、不介入別人的因果。你是對的,你行你上。我是錯的,我的程度只有這樣。這種態度並不十分友善,不過至少讓人能夠過好自己的時間,不被他者拖累牽連。從前總是責怪社會大眾太自私,應該要更熱血的多做一些能力能及的事。慢慢的我知道,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自己把屋頂上的雪清乾淨,怎麼可能還會瓦上的霜呢?

說到底,就是自己太笨,沒管好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和手腳。既然賢的是你,愚的是我,笨蛋要理清一畝三分地已經很難,何況還要分出心神來指點別人的江山?或許是因為被傷過太多次的心所以漸漸知道要保護自己。和笨蛋打交道,怕的不是事情沒做好,而是事情根本沒有想要被做好。

希望生活中能夠少一些蠢蛋,當一個團體理蠢又壞的成分太多,那麼就離滅亡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