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我32次的化療,與吃喝玩樂》心得文

      臺灣大學法律系的名譽教授黃榮堅這次不和讀者談法律,而是用自身的行動向大眾展示了生命的寬度。他透過32次化療的中的所思所感,告訴讀者人的心靈自由可以超越肉體的桎梏,也用簡單淺顯直白的文字,展示了思維和身體的實況。讀著他的經歷,不只能夠理解他努力的「活著」,更能體會到他珍惜還能反思感受身體和心智的遠征。

      看著他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紀錄,彷彿也一起走過了一段精彩的旅程。普布里烏斯的名句:「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有可能發生在所有人身上。」藉由這本書的紀錄,我似乎看到了有尊嚴的、有選擇的、有力量的生命關懷。我還看到作者對於台灣的醫療體系當中盡力協助病患的每個環節,發自內心的感恩。作者沒有怨天尤人,沒有硬灌的心靈雞湯,只有誠實的回望過去、感受當下、期許未來。

      書中寫出作者如何看待生死、要用什麼方式活下去,也寫治療的過程、家人的陪伴,還有最讓人動容的是對於生命流失的反饋。這些細項很真實,真實的「殘忍」。經歷過家人的罹癌,讓我更懂得含著眼淚、帶著微笑的反差。兩年前我的阿姨罹癌,看著她在這段歷程裡的緊張惶恐,感到她對於生命無常的茫然無措,承受她時好時壞大悲大喜的情緒,同時也在不斷的調整自己面對病人的心態和應答。其實很辛苦,看著親人生病又無法給予幫助的時候,自己彷彿也被無力感籠罩。其實很慶幸,雖然家人正在和病魔戰鬥,可是終究還能夠和對方互動。其實很失落,總覺得沒能夠多做些什麼,不能讓家人吃得更好、玩得更多、享受生活。可是我知道最後這一條路是每個人都要自己走過的幽徑,沒有人能夠陪伴。只能夠藉由宗教的力量,多少給予信心和支持,希望能夠無有恐怖、遠離顛倒。

      因此在看《我32次的化療,與吃喝玩樂》這本書時,我讀到了一另外一種可能。這段化療的歷程似乎和醫學無關,而是哲學的、超越科學的美學。作者能聯想到許多電影、歌曲,能真切的行走在台灣的各個土地上,還能夠吃個痛快,與家人、朋友聚餐,用自己的身體感受這個世界,這是非常勇敢又超越的姿態。當黃榮堅啟動獨行模式的時候,一個人面對自己和內在的對話,他和家人一起踏查美景美食時,又能夠把眼光看向靈魂之外,與他人締結良善的互動。用哲理的角度抽離思考人到底是喜歡「從熱鬧走到安靜」或「從安靜走到熱鬧」?抑或人們想要的僅僅是無論繁華或寧靜都能甘之如飴的所在。

    知道罹癌的化療過程不算痛苦,但是疑似復發的「預防性治療」是很煎熬的忐忑,在未知的命運之前,所有的頭銜、驕傲、自尊、信仰都會重整,只剩下對於命運和茫然的叩問。在最後有沒有「遺憾」,或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只是如果可以做得更好,走得更遠,可能是另一種奇蹟。作者說:「對於人生艱難,人最後的一條路就是選擇放走痛苦」(p.53)讓美好的記憶和事物留下來,不只是留給身旁的人,也是再次的告訴自己:我來過,不虛此行。

    影響人生的小小的決定,小小時刻,就是讓我們在每一條岔路面前有自由的權力走到新的方向。選擇是多麼可貴的美好啊!我們能夠為了自己的決定復出,並且接受最後的結果,我們的每一次的決定,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享受、放棄、承擔,也在這些抉擇裡,我們不經意的昇華或者通關。吃不下的時候怎麼辦?想要結束的時候怎麼選?害怕的時候怎麼躲?身體上直接承受副作用的不舒服,會讓人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死亡和重生的輪迴。包括運動、吃水果、吃素,都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而是為了身體必須調整的必然。但為了延續生命而不愉快,那麼所做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當肉體的痛引起心理也跟著痛,這是最無解的課題。這麼難的問題,就是誰也沒辦法回答出來的「沒道理」。

      我很喜歡作者說的:「所謂一個人變了,指的應該是一個人的本質改變了,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改變。」(p.245)經過一些事情之後,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極限,也真正的思考自己需要什麼,可以放棄什麼。人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做加法,累積年歲、學識、朋友、財富、經歷……,然後等到某一個極點,開始把這些所得還回去,質本潔來還潔去,一片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如果說人生中的考驗,是讓人學會遺忘的魔法,那麼一步一步走向答案的過程,盡力的感受自己的苦,感受眾生的苦,才能懂得什麼是慈悲。

      出發的意義是為了「回家」,生活的本質在生活之中。那麼我們應該趁著還可以的時候,感謝我們生活中的人事物。謝謝這些曾經來過的他者,願我們也是別人願意收藏在心尖的珍藏。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間接致死」???

查無不法,謝謝指教。???

並非主因,只是間接原因。???

求好心切,不是霸凌???

當我看到勞動部的職員因為職場的不愉快而輕生,覺得這世界真是垃圾的不友善。然而,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所謂的真相都是留給有背景的人,沒有真正的公平,也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和諧,就只是粉飾太平,還有讓新聞過去,讓一切被遺忘就好。暫時調離職務,安全下莊,隔一陣子又可以高昇,而受害者的家屬依然無法得到慰問,那些狗屁的勳章以及調查報告,在在顯示出官官相護的惡劣。

有關係,就沒關係。有人罩著,就能知法違法,無法無天。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都已經是民主社會了,依然還是階級霸權凌虐升斗小民的劇本。歷史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會重演,而且還會讓不同時代的人不斷重複這種恐怖和罪惡。

好久好久之前,有個洪仲丘被惡意體罰致死,當時的國防布蓋得很好,就這樣慢慢被淡忘。到了2024年,不同的部會又搞掉一條人命。但凡有一點良知的人傷害別人之後都會愧疚,更何況是鬧出人命官司。可是我在這個事件裡只看到撇清關係的傲慢,事不關己的漠然,轉移焦點的厭煩,還有讓人怒不可遏的冷血。員工總是比主管還要低等,因為職務因為層級在工作上需要聽命,可是下了班之後的騷擾就是鐵錚錚的職權霸凌。若真的問心無愧,何必下封口令?何必害怕被揭發?何必還要觀落陰?

一切的一切都讓人氣到笑,卻又有種果然如此的心死。是的,我們都知道這就是社會的現實,我們都理解工作不是唯一,我們都覺得為了那樣的混蛋而死不值得,我們都知道應該還有其他的作法為自己發聲,我們都想要這個社會能夠站在弱勢者這邊,我們都期盼自己不要遇到這種心理變態的主管,我們都祈求能順利下班不要被工作訊息轟炸,我們都知道不應該答應不合理的要求,可是,就是這個可是,如果對象是操著生殺大權的主管,你敢不敢直接說不?有沒有種果斷拒絕?

我沒有!我會怕!

所以我還是會懦弱的在假日接工作電話,回工作訊息,唯唯諾諾的向主管報告處理的事項,擔心在考績或是排課上會因為我偶一為之的愛好自由而被報復,甚至我擔心出了什麼事情還會被同事被刺。

我曾經在初出茅廬的時候拒絕參加過一場研習,差一點被終止實習。我曾經在節日時還硬是去幫當時的指導教授義務帶領讀書會,因為不去就不用提論文初試了。學生時代怕老師不公平不好好打分數影響排名,進職場後又遭遇無良主管剝削,壓縮任務時間隨時on call 。不是所有人都敢反抗,也沒有誰可以體會那種身不由己的苦。

看了調查報告後,只是讓原本涼透的心死得更透,對政府部門不要有期待,不要多做,不會多得。寧可裝笨,太有能力就會多勞。學習假期就不接電話和訊息,有公事就工作時間辦,私人的時間留給興趣和家人。因為那一點薪水實在無法買我的全部生活,是我無能無法跳槽換跑道,但是我可以選擇不要過勞。

回到這個新聞上,如果惡意的精神壓力不是職場霸凌,那什麼才是?無怪乎『最柔軟的一塊』總是一直在被拋棄和洗腦。希望有罪的人,希望和這種惡劣主管抱持著相同想法的人都能受到譴責。我還是相信,不是不報,時機未到。就算前世欠的債今生要還,怎麼知道什麼時候就還的剛剛好?如果不怕業力果報,至少相信科學,怎麼對待別人的,有一天也會被這麼對待,早晚而已。

好一個間接致死!不管如何,直接,或是間接,都有人死了。而檯面上的人也只覺得一個無足輕重的人死了。



https://tw.news.yahoo.com/%E5%8B%9E%E5%8B%95%E9%83%A8%E9%9C%B8%E5%87%8C%E6%A1%88%E8%AA%BF%E6%9F%A5%E6%A0%B8%E5%BF%83%E6%98%AF%E4%BB%96%E5%80%91-%E7%B2%89%E5%B0%88-%E6%9F%A5%E5%80%8B%E9%9B%95-074644774.html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交流

因為某個計畫要和國際學生交流,為了幾個小時的交流,行政已經籌備了許久,但是今天交流之後卻讓人感覺到十分的粗糙。不只出現流程的瑕疵,人員調度的問題,器材多次的失誤,連布幕都跟著大崩壞,簡報和演講者不同步,翻譯各自為政,讓國際學生都已經準備好要表演了,卻因為音樂接連失誤而停止。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知道相關單位怎麼綵排這個重要活動。我只覺得汗顏,平常在自己的小圈子丟臉就算了,反正這是個互相包容的職場。可是如果在外人面前洩漏了能力的不足,或是很多細節的不在乎,那麼就是非常『可恥』的不用心了。前置作業一直要求各班要配合,無論是環境整潔或是人員安排甚至是課程準備都已經七七八八,可是最應該要嚴正以待的『門面』竟然有那麼多的錯誤,這不是失誤而已,而是瀆職。

我當然知道每個職位都有自己的難處,也理解能夠做到這樣就已經不錯。可是,當國際友人非常認真的拿出成果,嚴陣以待的想展現才藝,可是因為劣質場地和器材的不給力造成不愉快,那真是讓人遺憾。我不敢說自己在這場大活動中幫到了什麼,可是至少我把自己要填報的表單和資料弄好,該管的教室空間整理好,幫學生分了組,也叮嚀了想到的事項。其餘的事情就應該分層負責,也該交付給學生處理。大家各司其職的完成任務,湊起來才會是個好字。

學生之間的交流如何很難評斷,但是,如果我是對方單位,我想我不會再有下一次的想要交流的想法。兩者之間的差異不只是程度,還有關注的焦點不同。我不好亂說經費都用到哪裡,也不能批評那些準備的過程。可是我真心覺得這不是應該犯的低級錯誤,不能夠就這樣繼續當作沒事發生。之後總該檢討器材和設備的問題,總要調整訓練的角度,還要仔細的交代其他的注意事項。不然,下一次活動再重蹈覆徹,就不只是無能而是故意為之的『壞』。

要說我從這次的交流中學到什麼?我想那就是如果真心認為那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就要不斷地練習和排演,也要和對方不厭其煩的確定細節,好好叮嚀自己的手下不要只關照便當和餐點,實質交流的內容才應該是重中之重。魔鬼藏在細節裡,觀察對方或自己的行徑也能感受到真誠或是敷衍。如果我們都已經做到無愧於心,才有資格評斷對方是不是同樣的把我們看作金玉。如果只是為了經費核銷而辦理這種活動,那麼吃相請好看一點,不要把貪婪又無能的樣子攤在陽光下,那太次,也太賤。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沒苦硬吃

我實在不喜歡老一輩格言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說法。還有「吃虧就是占便宜」,「殺不死你的,會讓你變得強大」然而事實上一旦開始吃苦,就會有吃不完的苦,還有吞不完的委屈,加上背不完的鍋。成長可能是有的,但是傷害和怨懟一定比收穫更多。

不是我故意和智者唱反調,也不是我看不起那些經過時間淬煉的智慧,而是這種自我設限只會讓人生活在自我折磨當中,吃苦受難忍耐低聲下氣都變成習慣之後,那麼誰都可以來踩一腳,不然怎麼對得起那些逆增上緣給予的淬煉?不然怎麼表現自己優質的品格?吃苦到了最後變成自我感動,被PUA還覺得自己在修行的路上。其實那不是真的考驗,只是把人當猴耍,甚至在精神上摧毀那僅存的自尊。

明明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不趕緊找方法移除那些不公義的事情,無知的告訴自己要忍耐,總有一天會有人看見自己的好,催眠自己真相會水落石出。最終的最終,成為一個堅強的人,但是那又怎麼樣呢?得到了堅毅不屈的好名聲,繼續用這一套傳承給下一代的受害者。成為文化的糟粕,或者讓更多人知道牛馬就該認清自己的定位,不該思考不是自己能夠碰觸的幸福。

許多研究都開始關注Z世代的心理狀態,批判年輕人不夠堅忍不拔,只想玩成功做不想社交的孤獨。不願意參與團體活動不是那麼大的罪惡,可是在上一輩習慣合群的團體生活裡,一隻脫韁的馬就是該被懲處批判的黑天鵝。所以,不能驕傲自滿,不能沈溺享受,不能不思進取,不能高冷脫俗,不能自掃門前雪。一切的一切都告訴大重要低調忍讓,可是把情緒壓抑到最低,不敢展現自己的感受,之後也沒有人關心底層的死活。小螺絲釘很好忽悠,給個願景和大餅,就能透支買斷未來的快樂。

長輩常告誡我,不要對孩子太好,要窮養不能富養。也要求我儲蓄,不能外食不要網購減少消費。但那樣的生活是為了什麼而活?又有什麼樂趣?如果我在工作了一整個禮拜後給自己一頓好吃的餐點,如果我能負擔那些物品的金額,如果我可以來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如果我有部分的財富自由,那麼我為什麼還要吃苦,又為什麼還要讓孩子吃苦?

未來不知道會走到哪裡,我只想在當下買一些喜歡的東西,吹個冷氣,享受食物。我不想吃苦,也不想再繼續跟著上一代吃苦,不想要把薪水的大部分拿去繳房貸,也不願意被情勒說要縮衣節食。都已經到了AI的時代,還硬是要回到自給自足,茹毛飲血的生活,那是沒苦硬吃,不只讓人嗤之以鼻,也讓人齒冷。

在這個時代,請懂得尊重不同思維的人想要的生活方式,如果想繼續走苦難造就聖人的長者,請自己管好自己的生活就好。我不想吃沒用的苦,只想吃點甜的,好的,精緻的。

苦,留給想吃的人就好,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焚城與危機航線 影評

看了劉德華領銜主演的兩部影片:帥氣空中救援的《危機航線》及人禍引發的《焚城》,滿滿的華仔,不同的帥氣和演技,真是讓影迷感受到他的存在是超越角色的,不管在劇情中華仔演的是誰,都讓人立即認出那個人就是『劉德華』

對於演員來說,這樣的名牌是雙面刃,一方面是品質保證,另一方面很難達到一人千面的境界。可是觀眾同時看這兩部戲的時候,其實是能分辨兩者的差異,縱然角色有重複性,卻又有清楚的區隔。可以看出華仔認真揣摩劇中的角色,也試圖用自己的演技詮釋他的人物。只是,不管在哪一部影片中,女性的角色總是被扁平和弱化。女人變成媽媽、母親和女兒,還有被英雄感化的配角,母愛或親情變成了煽情的手段,在英雄拯救世界後,才能套上皆大歡喜的救贖閤家歡擁抱模板。

《焚城》和《危機航線》都算是災難片,但是兩部電影的焦點不同,焚城要談的是人性在利益之下的貪婪,還有身為基層與坐辦公的高層看待事物的衝突與妥協。商人重利輕義,玩弄法治和金錢,呈現很真實的傲慢與無法無天。因此政府官員的唯唯諾諾,或是欺上瞞下,推諉卸責,或是狐假虎威,似乎可以找到現實的原型。而基層消防員的處境和生死,在死亡之前的時間流逝,為了救人而犧牲的選擇,和各懷鬼胎的大人物草菅人命的對比。至於家庭線的糾葛,在全城可能團滅的倒數計時中,顯得微不足道。最後正義得到伸張,是必須付出代價的,近乎寫實的核災,是預言、寓言或是警示,只有導演知道了。

而危機航線就是即刻救援加空中監獄類型的結合,主打動作和帥氣,還要突出特效和大場面的衝擊感。在劇情方面不需要深究,劫機只是給予主角發揮的空間,並且大開主角光環和配角金手指,(展現出的開飛機和跳傘技能都還算合理)邏輯和安檢的謬誤以及整架飛機上彷彿背景版的其他人員都可以直接忽略,失明女兒和爸爸的親情,以及分開許久的相愛夫妻線,會想快轉。不是演員的問題,純粹是劇情安排很生硬。反派只是NPC,容易解決的很快就領便當,留到後頭的大頭目一臉『我是壞人』的中二感,很難讓人同情,就是扁平的靶心。最後爆經費的迫降,算是刺激的大場面,不過看過蜘蛛人讓火車停駛的橋段,危機航線的處理過於平順和趕時間了。

嚴格來說,兩部片都很好看,但也都沒那麼好看。以娛樂性來說,飛機上的救援是比談判桌上的折衝樽俎好理解。但是要談劇情的深度,當然全城的覆滅高於綁架劫機的小情小愛。若是想看爽片,就看危機航線;想要思考政治決策的影響,就看焚城。都是華仔,穿著行政夾克的他與輕便緊身打鬥裝束的他是不同的,眼神也能區隔暴躁和隱忍的分別,同樣都有懊悔,卻感受到很明顯的情感濃度不同。兩部一起看,剛好滿足了動與靜的張力,就算故事內容不夠完美,但都能看到在事件爆發時,人們都無法置身事外,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或許我們都不會是救世主,可是我期待著在末世時,能夠平凡的給予世界一些微光,讓英雄在舞台上能夠發揮作用,讓更多的人得救,也讓更多的愛能傳下去。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情緒勞動

還記得剛出來教書的時候,雖然年輕、稚嫩、不成熟,做過很多蠢事,也有很多不完善的教學,可是那時候還是熱血的,很希望自己能夠把所有知道的事情都在課堂和生活上分享,希望學生能夠少走一些彎路,期待每個孩子都能夠走向自己的小幸運。然後慢慢的不敢說重話,不想浪費時間,不願意多話自己的錢買東西獎勵學生,不知道每天到底在忙什麼、累什麼? 

回想從前的那些用力我並不後悔,只是很遺憾熱情消逝的那麼快。我原本就是個情感淡漠的人,可是在教學的現場又多了很多包容和耐心,我可能很快就會給採到我底線的同事和家長判「死刑」,可是卻願意讓頑皮白目的學生載我的雷區蹦達。可是長期的付出敵不過大環境的崩壞,我並不覺得改革有比較好,也不認為那些真的帶得走的能力真的有用。

我經過了多元入學、一綱多本、學習歷程、免試入學、學習共同體、翻轉教育、職業試探、公開觀課、線上學習,然後可能還有更多新玩法等著解鎖。我的這一代是不幸的,沒趕上好的時代,卻活得像被輾壞的夾心餅乾。已經退休的老師輩遇到的是我們這一批能溝通懂尊重的學生,然後他們存夠了錢趁著年輕在世界享受。而我們離退休還遙遙無期,卻已經承受了心理壓力、慢性疲勞、職業傷害,甚至不能夠暢所欲言,只能接下政策給予的挑戰,勇敢面對不可能結束的試煉。

教師這一行的情緒勞動很危險,用心的老師容易內耗,認真的老師必須內捲,踏實的老師被迫也花俏的展示課程,寫過很多教案,嘗試許多新教法,卻發現真正的問題不在教材,而是在程度。好的家庭背景能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找到方向,也相對的有更多成功的可能,即使是中等的資質也能夠躋身上游、成為階級複製下的複製品。那些一開始就是弱勢的孩子,似乎只能繼續在中下流泅泳,做著低薪的工作,沒有意外的成為在廁所裡的老鼠。

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不是在展現自己的學識,因為基礎都不懂的人們是無法跳級理解更高的資訊。能力分班並不是絕對的惡,在資質差異小的壯況下,更能夠激發彼此的競爭和潛能,也能夠適性的教育。可是因為面子和玻璃心,還有那些所謂的教育理念,回歸主流、融合教育、常態分班,就是讓原本能夠往上的人,很自然的被拋下。

看著沒有未來的教育現場,還有越來越亂的工作環境,那種失望和無力是每天必須調適的待辦事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說好的教學如撞鐘,敲得大聲就有大的迴響,敲的小生就漸漸沒有聲音。而我,聽到越來越多的聲音,很多人也都聽到了不平之鳴,在上位者卻已然繼續掩耳盜鈴,粉飾太平。這次地,怎一個累字了得?又怎能每天都為愛發電呢?

情緒的勞動讓人回家就不想多說話,也不想再多說些什麼,然而,工作群組和郵件依然還在持續的紅點閃爍,通知著一堆其實可以上班時間再說的雞毛蒜皮。職場上讓人累的不是教學內容,而是很多不食肉糜的長官,以及站在宇宙中心的家長,還有見獵心喜、惟恐天下不亂的同事。每天都期待著假期,因為只有放假的時候,才能夠在自己的生活裡為自己而生活。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現行平板課程的反思

冒著會被出征的危險,我想說真實的感受,縱然在逆風的方向很苦,但還是沒辦法昧著良心說自己很滿意所有的法規和推動的課綱。這並不是我刻意的發動認知作戰,而是深切的感受在工作場合和輔導國中孩子的疲累和無力。對未來沒有期待或是覺得學校教育很浪費時間,這都並不是健康的現象,可是我真心感受到對程度中上都孩子來說,公立學校的安排是浪費青春的節奏。

當然因為我的家庭並不高貴,因此也只能把孩子留在國內,等孩子長大了如果她有能力出去闖,我也樂觀面對,也願意給予負擔的起的援助。可是在那之前,我希望孩子不要在十二年國教中就被消耗了能量,甚至厭惡課業,我擔心孩子在不夠好的學校遇到奇葩的同學和師長。孩子在經過國一幾個月的洗禮,很沈重的告訴我:在家裏學習比較有效率,至少不需要做很多無謂的事情。

包含填很多測驗和學習單,做許多多此一舉的遊戲,參與莫名的宣導活動。最讓人無言的其實是數學課堅持要用平板上課,以達成老師個人的業績。我並不喜歡一方面要學子注意視力,不要3C成癮,另一方面又大量的增加學生使用平板和手機做作業的時間。數學很難看著課本就自己學會,幸好我還有能力先教導孩子,才能讓她順利的完成老師沒教的課本習題和網路上的測驗作業。有些學生根本直接放棄了,反正不做也不會怎樣,擺爛老師又能怎樣?

我平常會用平板投影課程,或是適度的操作一些AI的程式,會用google表單測驗,classroom,因材網,均一,翰林雲端,三民測驗系統……等來幫助學生課後的理解,也會用到line的群組來跟學生提醒學習的安排,或是即時的問題回應。可是,我不想要什麼為了使用程式而設計教學,也不想要硬套新的模板。就是因為懂得那些流行,才覺得很多課程都應該更謙卑地回到基礎。基礎的能力不夠,會操作AI,才會被取代。不只是被機器取代,能力也被弱化。

現行制度既要又要的願景,不只是要人善用多媒體,有多元智能,必須五育並進,加上國際觀,又要身體健康,心裡素質強大,熱愛本土,重視雙語,還要懂得跟上時代不被淘汰。天啊!這真是強人所難,真希望所謂的專家能下凡看看人間。除了正常的課堂,多元入學需要錢,學習歷程也要錢,多才多藝更要錢,栽培一個好孩子很難,但是孩子被歹竹欺凌的機會很多,被不想學的干擾的更多。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書,成績不好不是跟教材有沒有趣相關,也大可不必用素養、能力包裝,排名本來就是知道自己位置的方式,可是個資說要保護,但好學校只有幾間,還是得看大考的分數。

平板的立意是好的,但「人謀不臧」就是硬傷。好用的軟體不能下載,好操作的硬體不能購買,app現在的最頂很快就會被淘汰。可是,KPI還是要達到,使用率都要被檢核。用了平板和線上的系統,沒有讓學生更精熟於課程。只是讓課程更淺碟,還有不留痕跡。

絕對不是多做護眼操,或是把孩子的手機鎖起來就能解決的難題。我想說:身為家長和老師,我反對教學變成把平板發給學生,把正式上課內容及作業丟到網路,隔天才到學校用平板玩搶答和測驗。我同時也非常不認同為了要衝使用時數的kpi,然後就一直不停的指派教學平台的測驗,讓學生一直都在收到訊息的焦慮和未完成作業的緊張中。女兒說她還有將近20個影片沒看,可是不看就不能做測驗。以為回家後可以不要用3C,都只是自欺欺人的笑話。

所以要更努力啊!只有爬到一定的位置,才有決定能做什麼的實力。在那之前,就忍耐吧!忍到高中、大學、研究所、出社會,然後迎接不知道何時才能到來的所有自由。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惡臭與芬芳:感官、衛生與實踐,近代法國氣味的想像與社會空間》心得

阿蘭‧柯爾本的《惡臭與芬芳:感官、衛生與實踐,近代法國氣味的想像與社會空間》把氣味的感受講得很清楚,雖然內容說的是法國氣味歷史發展,但是用相同的概念來檢視其他地區的狀態,我終於理解在《寄生上流》裡從畫面溢出的窮酸味,還想起了地下街遊民散發出的味道,以及鄰近的某戶人家開門時飄散的氣味為何讓人覺得暈眩,公廁久未清洗的刺鼻氣味,還有很多年以前某人身上獨特的、說不上來的香味。

在感官的刺激裡,視覺很容易就給予腦部衝擊,聽覺也讓人的情緒得到立即的反饋,味覺是讓東西進入自己的體內,然而嗅覺的感受常常只是用香、臭、不好聞、噁心來帶過。縱然我們都知道氣味分子以隱諱的方式進入我們的感官,可是我們不自主選擇的是察覺、習慣、淡忘。在這本書的介紹中,我才從法國對於墓地、醫院、檢驗所、動物處理場、垃圾場、船上散發出的氣味感受到這就是階級之間很難完全消弭的界線,因為氣味是會沾染的,只要靠近就能產生互動。

在作者筆下,讀者看到18世紀的法國官員及科學家為都市中瀰漫的屍臭、排泄物、精液、汗水、化學物質、工業污染物等氣味煩惱,不只試圖清除這些異味,更努力的訂定合理的標準來確保讓人健康不生病的社會該有的味道。讀者也能看到不同階層的人們如何捍衛自己的品味,不讓那些不該出現的味道僭越自己的生活空間。建築物裡留下的臭味和腐朽,墓園裡讓人無法忍受的詭異,醫院裡說不上來的病氣,人們因為不注重衛生而有的「體味」,都是很難拒絕的存在。

從消極的拒絕臭味到主動的追尋身上的香味,女人身上的氣味營造也滿足了上層階級的審美,味道變成慾望的展示。從野蠻的獸性進化到需要媒介來刺激性慾的歷程,不只是社會文化的演變,也關乎了人們如何運用身邊的藝術和科學。玫瑰香、麝香、果香、少女的體香,在某至種意義上都是為了掩蓋精液的臭味。隱蔽的空間裡充斥鼻腔的除了人們散發出來的味道,加上原來家具的味道,若還有食物的氣味,外加小蟲子的體液,那會是充滿故事和讓人無法承受的壓抑。

入鮑魚之肆或是芝蘭之室感受的臭或香都是直觀的衝擊,尤其是那些臭氣熏天的噁心氣味分子:體育課之後馬上開冷氣的男生教室。某些餐廳裡劣質油品沾染在牆壁的味道。火鍋店烤肉店裡面的滋味。垃圾場附近的酸和腐。下水道的淤泥令人嘔吐的怪味。還有小動物死去後緩慢腐爛的釋放。或許這些氣味與階級無關,但是他們散發出來的意義,就這樣告訴人們在看起來文明的世界還是有沒有辦法解決的難題。楚辭世界的香花香草散發出的香氣,或許也是引領人進入神異境界的媒介。

ABO小說裡的信息素,或者與人格特質有關,那麼逐臭之夫會喜歡情動時散發出的致命「香氣」嗎?還是因為聞到了讓人不舒服的氣味就拒絕一場愛情呢?我們該慶幸人類的鼻子並不特別靈敏,也該感謝不是每個人都像徐四金《香水》筆下的葛奴乙,否則每天被氣味暴擊,好的壞的都照單全收,那是多麼無法拒絕的強迫放送。想到動物使用氣味來標記地盤或者證明自己的存在,就覺得動物世界畢竟和人類不同。那些刺激的部分無關美醜或美味,就是一種野性的力量,赤裸裸的說著自己的位階,嚇退或吸引能夠聞到這些味暴的同伴。

這本書很有趣,有科學的介紹,也活靈活現的呈現不同場景裡的味覺困境。只是弔詭的是,我之所以無法盡情投入書中的世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書的紙質不夠好,一直散發出讓人分心的臭味,能夠把書看完也算是真正實踐了氣味的實驗。當初應該直接買電子書的,在數位資訊的宇宙裡,除了消弭距離差異,就連味道也能夠淡去。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陳麗君金桂獎獲獎後表演《斷橋.下山》

忙了很長的一陣子,雖然看了君君的作品,始終沒有時間能夠好好賞析。其實不管是她錄製的〈赴〉、〈傳越〉,或是金桂獎表演的珍珠塔,到法國演出的片段,還有擔任演奏會嘉賓的節目,還有紅藍水仙的〈一騎洪陳〉我都認真地觀看。但是我想說的是小百花要被埋的《斷橋》,〈下山尋妻〉這一折讓我想好好的誇讚她的優秀。

君君的許仙才是我心中能讓白娘子生死相許的許仙,這一個懦弱卻又深愛著妻子形象的許仙才是戲劇裡歷久不衰的許仙。芝童的新白沒有讓我感動,君君和另一個硬炒CP的浪姊也沒有那種真情流露,《浮生》動畫裡的許仙根讓人無言。我懂白蛇傳的傳奇,知道永鎮雷峰塔的故事,我讀過青蛇的小說,也看過青蛇的電影。我沒有同情過許仙,也厭惡法海的殘酷,但是看了君君的《斷橋.下山》,我理解愛可以擊敗恐懼,情可以超越種族。

在君君這次的表演裡,可以看到被「請」到山裡的許仙面對自己的情感,他無心向佛,也放不下自己的妻子,一聲聲的木魚敲的不是功德,而是最深切的懊悔,看似在敲木魚,其實是在擊打自己的腦子,試圖弄清楚自己糾結的內心。當他聽到娘子的聲音時,聲聲喚著的許郎都是兩人的過往,怎能不叫人黯然神傷。

人若沒有情,比妖還殘忍,無端破壞別人幸福日子的惡勢力和外來的枷鎖,都只是見不得別人好的自以為是。我看著君君飾演的許仙也敲打著自己的頭腦,幾近崩潰的責怪自己的愚蠢,終於下定決心想要追回白娘子,找回原來的幸福生活。或許在他想清楚人和妖並沒有差別的時候,他才真的成熟也重生。蛇需要蛻皮才能成長,人就必須經過很多的苦難才能夠了解自己這一生到底想要什麼。

在舞台上的拋傘、和梢公的互動,都能看出身為越劇演員的功力,還有長久練下來的核心超強,雖然唱的聲音比之前還要低沉一些,但整體還是高亮的。我認同在這個折子裡是需要情緒更壓抑的表現,不追求高音的狀態才是貼合的表現。看過君君常服排練的幾個片段,在看到項場舞台的演出,完全能感受到一齣好戲需要舞台上下的配合和默契。我非常希望能夠看到《斷橋》修改後被抬上來,可以看到君霄兩人配合演出的天選許仙和白娘子,有君君個人的身段、唱腔都好看,可是把胃口養大了,就想看到兩搭檔好好的演一齣戲。

在金桂獎的結果出來後,還是有很多毒唯在吵著無關緊要的問題,我真的希望粉圈文化被管制,誰第一、誰第二有什麼好爭執的,兩個人都很優秀,憑良心說君君很強,但雲霄還要更穩定一點,那是零點零幾的差異,沒有專業的機器和劇場的觀影經驗很難看出。能夠被專業評定為前兩名就夠拿上台來喝采了,貶低其中的一個並沒有幫自己的偶像加分,反而會讓好好的搭檔和同事尷尬,聰明有智慧的粉絲都知道當個「唯」或是「CP粉」都要有腦,不要被那些想賺錢的毒瘤煽動。

我很希望小百花能夠好好的把斷橋排出來,對於《大觀園》我並沒有特別期待,就跟普通的大戲一樣隨緣。畢竟我已經看過很多次君君演寶玉的樣子,但是斷橋只有片段,真的看不夠,希望能從斷橋初遇、成親一路演到最後。反正君霄都年輕,我也正值壯年,彼此都等的起。好好的把劇本的糟粕改掉才是讓觀眾能持續為經典感動、願意傳承的好方法。君君加油,不管你是賈廷、寶玉、許仙、方卿或是何文秀,我都支持。

下一站,梅花。期待吧!



陳麗君金桂獎獲獎後表演《斷橋.下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Am6VRQW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