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了君霄(陳麗君、李雲霄)的梁祝全本,在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劇文化節裡,終於有了君霄版的梁祝,在演員最貼合的時代,有著最美的身段和情感,那真摯的情緒和處理,讓我感受到傳統劇的美。我入坑的雖然是以新龍門客棧剪輯再配上〈卜卦〉的廷鑲,但是吊著我的卻始終是化蝶的梁祝。這麼說不太對,但是我還是感謝B站上的網友上傳了音頻和影片,讓我這種無法到現場的觀傳可以一睹全本的冰山一角。
看了君霄版的梁祝之後,我更清晰的知道自己到底迷上的是什麼。其實我一台灣人聽不懂越曲方言,可是我能從演員所展現的互動、對人物的理解、聲腔的好壞來感受舞台的魅力。我喜歡的一直是君君演出的梁山伯,是那個有點呆但是專一的梁兄,是那個會用清澈目光看著小九妹的梁哥哥,是那個最貼我心中的蝴蝶仙君。先前看刪減版(文旅版、青春版)的時候,喜歡的是草橋結拜、樓臺會和禱墳,看過全本之後,最喜愛的是高山流水和化蝶。不是因為我口味變了,而是看到新的東西,理解多一點的感情,才會和演員共同進入到那個似幻似真的狀態。
看過網路上比較過魏章版的高山流水,那是兩個少年氣的孩子慢慢吸引。而君霄版的則是兩個重新再來的靈魂在一瞬間找到了前世恍惚的另一半。我非常喜歡祝英台靠在梁山伯的背上搖啊搖的愜意,那是在美好的書院裡擁有的微小幸福,在那個時刻,只有兩個人,只有暢想的未來,只有光明的坦途。而後樓臺會的「十相思」真是真情實意,讓人沉醉在那破碎感拉滿的缺憾中。當兩人化蝶的那刻,我竟彷彿看到了釋然和原諒,或許在看過那麼多次的最後一幕,這次的演出不會是最完美的,但卻是能讓人揪心的。
先亮粉籍,我是君君的粉絲,但是我依然要愛之深責之切的批評。全劇中的敗筆,演的最差的就是「山伯之死」,完全讓人出戲 (甚至按下停止鍵的懷疑網路有問題),那不是「梁山伯」,那只是演出來的悲傷,矯揉造作的哀痛,有很多的動作和身段,卻沒有感情。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覺得這段的情緒沒有吃透,彷彿就是魁儡般的套上唱詞,後來看到「老貓」發出指導君霄的抖音之後,我就完全懂了!這一段是被奪舍的「老貓」梁山伯,不是君君梁山伯。「老貓」用自己的理解去指導君君,可惜的是在經過這麼多的事之後,兩個梁山伯終究是不同的。
我無意比較誰好誰壞,但是在我心中,我希望未來能看到的是君君自己的身段、唱腔、理解、投入,不是上一輩傳下來的樣板。(嗯 說句不客氣的話 越劇圈這麼亂 也不一定會傳給君霄)「老貓」的梁山伯一路演出是帥和痛,可是,君君的山伯除了顏值高,還有眼神的清澈懵懂和對於感情的絕對。他的痛會是很簡單的一邊思念一邊愛一邊怪自己一邊喪失生命力,不會有那麼多的動作。講白的就是早已失神而無法自理,絕對不是舞台畫面裡的那種感覺。
行文至此,該怎麼說我這些日子的感想呢!一開始我是很尊敬「老貓」的,但是在眾多訪問、路演、研討會、「指導」之後,只覺得人都會變的,指導不變只是多了指教,嚴格不變更加多了敲打。如果真心愛孩子,會給孩子留面子,抖音裡手機裡出現的「不夠流暢」給足了黑子罵君君的契機。涉及到利害關係,觸碰到生意,影響到價值,純粹的關係會變得有多一些的雜質。兩顆金蛋還是金蛋,只不過隨時可以被敲破。瞧瞧隔壁婺劇是老一輩全新托舉新一輩,越劇啊!只剩下畫餅、分餅與寄生,難難難!
對比特別去韓紅演唱會,君君跑向韓紅老師,那真誠的抱上去不管不顧的像隻快樂小狗。想起韓紅找君君去唱主題曲,想起利用機會向大家介紹君君、給鏡頭的真誠,想起君君去當志工的那幾天,想起在〈我要跟你唱〉裡的初見。或許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吧!我總是太過浪漫的想著有人可以護著好人,有人可以護著君君,有人可以護著梁山伯,有人可以給百姓大房子,有人可以被好好的愛護著長大。淋過雨之後,或許可以為別人撐傘啊!
所謂的藝術是什麼呢?是想到京劇就想到梅蘭芳,讀到古文就想到韓柳歐蘇,聽到某個旋律就知道是貝多芬,看到芭蕾就聯想到天鵝湖‧‧‧‧‧‧或許吧!可是我知道越劇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可是那個演梁祝的小女孩是我心裡唯一的梁山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