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書評:《看我的眼睛》

拿到《看我的眼睛》這本書之後,我迫不及待的開始閱讀,因為,我曾經遇過亞斯伯格症症的學生,也曾經在與學生的溝通中感到非常強大的挫折和失落。當時輔導室雖然給予教師們許多的資料和心理建設,但是,總覺得沒有辦法完全找到兩者間的平衡點。學習障礙的學生可以改變評分標準與評量方式,情緒障礙的學生怎麼辦呢?我們要如何強調自己才是對的?如何讓其他的學生不受到干擾、不會覺得不舒服?對我來說,那是左右為難的事情,但那也是我必須學習的課題。

在教育現場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學生與家長,但是,我相信自己看到的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冰山底下還有深不可測的世界需要發掘。本書作者的家庭是很特別的組合:酗酒瘋狂的父親、精神錯亂的母親、特立獨行的弟弟,再加上自己的症狀,可說是危險的平衡狀態。我相信那不只是國外才有的狀況,在台灣,也有些家庭充滿了人倫的衝突和醫療的缺乏。禮運大同篇裡只提到了大同世界裡「鰥寡孤獨廢疾」都應該有妥善的照顧,可是,卻沒有告訴我們又誰來照顧我們心裡的疾病?或者是誰有這樣的大的耐心與愛心來與這樣的問題「拼搏」。

「看我的眼睛!」或許是正常人很輕易就能達到的事情,但是,不是百分之百的人都能夠完成的。我一直很感謝大學時代選修過的「特殊教育」這門課,直到上了那些課程之後,我才深深的了解到這個世界對於在兩端的天才和特殊生有多少的不合理。我們的教育制度不適合每一個人,但是,我們的國情卻希望每個人都適應普遍的價值觀。在這個似是而非的價值結構當中,不只是特殊生需要妥善的照顧和引領。在教育現場的第一線人員,當然應該要有更多的知識和理解,讓少數的學生能夠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位置。

作者是非常幸運的人,因為他有工作、有才華,能遇到肯包容他的妻子,還順利的迎接下一代,甚至還把自己的經驗寫出來。可是,有多少人沒有辦法完成自己的一生。在過多的責罵與拒絕之後,受到的挫折與打擊是比作者還要多很多的。「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福的家庭各自有各自的不幸。」正常人的世界只有級分五與六的差距,但是敏感的人經歷的卻是零點零五與零點零六之間的距離,我們有多少的時間來分辨我們覺得沒有疑問的問題呢?我們又有多少耐心來照顧與我們不同的人呢?

與《一刀未剪的童年》比起來,這本書更讓我產生共鳴。文字淺顯易懂、敘述生動活潑,加上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更讓人感到驚奇。原來,我們懂得實在太少,我們需要知道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作者總是被認為「不適合群體生活」,其實,又有幾個人能夠在這個世界當中悠游自得的?我們需要的或許也是可以讓自己躲起來的空間。作者說他幸好有亞斯伯格症,所以能夠依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也許,我在這本書裡面讀到的是:不要逼別人看著我們的眼睛,我們應該試著去看別人的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