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遊戲

在教學第一線,我覺得最奇怪又百思不解的事情是:考試用的教材總想包裝成遊戲,刻意用不同介面的平台來裝成破關小驚喜。看那讓人眼花撩亂的字卡、闖關地圖、攻擊武器,加上角色扮演的頭像、級數、領地、金幣。背後還是一道又一道的選擇題,依然還是在檢核基本知識,大考的題目還是紙筆測驗,得到的成績還是要拿來升學的。

這一切的遊戲都和學習相關,但是,卻又想包裝成沒有那麼無趣。我厭惡「素養」這個字眼,因為加上這兩個字,題目就從兩行變成半頁。明明能簡單直白的針對知識點對決,卻一定要加上個桌遊、line訊息、NPC、fb頁面、圖像,其實學生不是不懂那些概念,也能夠理解教材內容。但是花裡胡哨的敘述讓人不懂這些文章故意賣弄的「生活化」有何意義,更是讓題本和考卷變得更大張、更厚、更讓人想放棄。

好好的把基礎學好不難,但是課程結束緊縮、多元選修彈性自主本土語言教學硬卡的結果就是,看起來很自由的選課,其實是無從下手的選項。跑班的時間多了,不過整體能力卻更加兩極。有好的家庭背景社經地位代表的是課後的人脈和資訊落差,那些平凡家庭的子弟還是只能傻傻的走升學的路子當社畜。好吧!這是一場遊戲,只是選不到自己想要的角色,沒有錢和寶物買皮膚和點亮技能,外加沒有充值VIP,最後的成就會封頂,僅此而已。

因為政策和計畫,需要檢核平板的使用率,也要盡可能的配合資訊、性別、環保、永續經營、生命和家庭教育……一堆拉拉雜雜的指標,說穿了就是給特定人士開研習的外快大門。遊戲為什麼讓人著迷,就是因為那不是考試,是自己和網路上任何連結的比賽,不用算分數,不用被說教。

假設考試針對知識來檢核app的使用時間,一個月就檢查升級到哪裡,看看背包和寶物箱裏手機到多少能加分的圖鑑,把每一場戰鬥都拿來復盤,要求訂正跳傘和開門的姿勢,用聽力測驗的模式來檢驗玩家能不能判斷不同武器的音效,那麼,學生的休閒可能就是遊戲以外的興趣,上課偷偷摸摸來的也許就是閱讀和刷遊戲外的影片了。

大人可以誠實一點嗎?某些人的畫展和創業能夠成功,不是因為他的能力,而是因為他的家庭給予的幫助夠多。要讓學生學習,卻又過度尊重人權,害怕脆弱的玻璃心禁不起比較後的失落,無法管教各種特殊行為的發生,最後就是崩壞的秩序和無意義的消耗時間。第八節、第九節、週末班、營隊都是巧立名目的壓榨,真正要掩蓋的就是在正常分班的情況下無法學習,才要再加強加課加時數。

下課後繼續補習,安靜的補習班環境才是學習知識的地方。白天只能無腦的社交和放空,免強完成一天的課程。那些黑幫預備役的同學們不是孩子自己選的隊友,只是被強制分配的一個梯隊,強行綁定幾年,強迫乖孩子忍耐整個嘈雜的氛圍。學習不會快樂,學會才會。不要欺騙孩子學習時的氣氛是愉悅的,想要老師春風化雨,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束脩」了?

遊戲裡也有規矩,有嚴格的限制,有制裁、砍帳號的機制。抱歉,課程裡沒有,所以只能放著課堂崩壞。別拿那些語言學習的遊戲app硬套到每個科目上,別只是做幾個研究就說要翻轉教育,別一面說破除明星學校光環,不准張貼榜單,另一方面誠實的加大頂大的補助,想要擠進世界大學排名裡。遊戲也講排位,這就是赤裸裸的比較,怎麼沒人敢質疑不要公布世界優秀學府的排名?

有能力的時候,多在家讀點書吧!要玩遊戲,去學校吧!學校不應該是玩的地方,可是不玩就不能度過每天的日常任務。身為老師我能做些什麼呢?就是讓自己更熟悉教材,更清楚大考趨勢,更游刃有餘的對待這個不需要走心的工作。下班,登出介面。有事,法定上線的時間再說。qq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大展鴻圖

2025的下半年正式開始,希望接下來的日子能順利完成計畫,大展鴻圖。

我就是故意用這個成語來開啟我的下半年,有一種叛逆是別人要我噤聲,我就更加白目的態度。或許本來只是簡單的事情,在經過操作之後都變得具有意識形態。是的,原本看一堆人唱跳大展鴻圖這首歌時只覺得節奏洗腦,舞蹈簡單,不能算是金曲,但是可以當成消遣。就跟晚安大小姐、APT、叮叮噹噹、baby 等流行歌曲一樣,在YT上看到,想聽就聽一下,想看就看一會而已。

只是,事情不知不覺就加上了顏色,變成是統戰和表態。先有商品廣告玩梗被迫道歉下架,還有兒童台跳舞被投訴出征下架。要我說的話,這首歌的確沒有什麼營養,絕對不是那種讓人發自內心感動的經典歌曲,只是單純的是一種區域文化,暴富和土財主,簡單敘事和無腦重複。這種音樂適合一起嗨的時候玩玩,是下里巴人的生活,當作炒熱場子的小試身手,它不會是晚會壓軸,也不是陽春白雪。

但是縱然再爛,在音樂上還是成功的嘗試,也達到了歌手的目的。我相信就算五年後,我想到大展鴻圖的成語,也會會心一笑的想起那些搞怪的舞蹈和表演。遠遠超過某些自稱要飯,不知道為什麼還能申請到經費的跳樑小丑。如果只是因為大展鴻圖是抖音神曲,只因為歌手的顏色錯誤,只因為人們更喜歡對岸來的音樂而、、、尷尬加惱羞成怒,那麼從這個被封殺的歌曲現象,就能看到格局。

曾幾何時,連樂迷追星到自強隧道都會被騷擾和出征?假設是歐美、日韓人士開直播,會發生這種扣別人是要偵測國家機密的大帽子嗎?當然不會,只會被當成新聞,然後大內宣的說著台灣最美的不只風景還有人。誠實一點的承認,就是用抗中、反中來保台,這一套熟悉的「配方」在中國抗日文革的時候就用過了。人們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還要時時刻刻思想審查自己是否說了不該說的話。

上週似乎是金曲獎,但是我不並關心是誰拿到了歌王歌后的頭銜,朋友之間也沒有高論這個話題的苗頭。不像好久好久之前,那時我們還會開賭盤,還會守著直播,還會討論表演節目好不好看。不是因為那時太年輕,而是因為那時候的樂壇真的能打。我們都長大了,那些歌手們成名了,到各地開演唱會了,真正走出去大展拳腳了。她們在我的心中都是有意義的,當然他們的歌也是我青春的記號。

我現在的電腦裡還有著當時CD轉檔成mp3的歌曲,開會時會哼著「情非得已」,難過時會聽「是我的海」,想著「一輩子一場夢」,揣摩著「最浪漫的事」的心情。人生短短幾個秋,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等著東風破,直到月亮之上。

或許,被很多人在很久之後記得,不只是大展鴻圖,再更久一點,就是經典和不休了。藝術,與政治無關,走心之後,才真正的踏上另一段旅程。



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

重要性

或許在做事情之前都該先想想每件事的重要性,雖然會多花一些時間,卻能夠讓自己的心境和步伐變得更平穩。

利用時間把家中的櫃子、衣櫥、電視櫃、抽屜、冰箱……等等檢核幾遍,有些東西都舊了、變質了,有些紀念品根本是佔空間的存在,有些衣服已經穿不下了,有些袋子出現奇怪的味道,有些玩偶根本就是過敏原的集散地,有些著料和糖果早已過期,有些文具完全不實用,有些電線和充電頭已經都是上一個時代的眼淚。

還留著的那些東西,都是重要的。還留到現在的器物也應該有很多回憶。可是,那麼多年來都被閒置在櫃子、箱子、盒子、衣櫥,沒被高頻率的使用,甚至都忘了它的存在,那麽這些東西又有多重要呢?跟回憶一樣,在腦海裡的濾鏡讓我們以為過去的或未來的一切才是美好,白月光是那麼的在水一方,硃砂痣是那麼的刻骨銘心。但是,我們真正能掌握的、有用到的不是那些雞肋,而是在身邊的東西。真正該珍惜的是陪在旁邊的人。

日子怎麼會跟誰過都一樣呢?

工作多年後,對於外人的情感越來越淡漠,很明顯的不想與過多的人交集,也不再傻傻的做吃力不討好卻正確的事。因為那些額外的付出,可能不是別人真正需要的,而那些過度的自我感動卻真切的消耗自己的精力。職場上的事,最好也該今日事今日畢,下班之後,我想陪伴的是家人,想關照的是自己。把身邊的人都顧好才是正確的方向,當自己有了笑容,才有力氣去管額外的問題。能有魄力丟掉週邊的垃圾,當然更要有勇氣的面對那些想斬斷的關係。

重要的事先做,急或不急都先做。陪著家人一起放空,和家人一起閱讀學習。準備餐點的人雖然不用洗碗,但是可以在旁邊嘮嗑幾句閒話家常。在睡前天南地北的畫餅逐夢,在開車的時候一同呼吸車內的味道。分享小紅書裡的資訊,看yt的即時新聞。好好洗個澡,享受薰香。小睡一下再繼續做事。想躺著休息了,就把燈關掉。

回家之後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把耐心和溫柔留給家人。對外人,尊重且遠離就可以了。和家人一起的任何事情,是日常裡最平凡的大事。平淡卻重要,非常非常重要。



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選擇的差異:評《全知讀者視角》(已棄追)

我心中大眾小說的奇幻白月光是Sebastian蝴蝶的《禁咒師》,縱然那時的世界和當下不同,我也經歷了許多事,可是隔一段時間我總是想要再翻閱一下書本,懷念那時邊看邊哭的純情熱血,同時慶幸自己這麼多年了,三觀沒有被扭曲毀壞。畢竟通俗的小說在某個程度上是俗世的,是爽的,是可以凌駕現實的律法。身為讀者,如果早知道書中人物的命運,或許我會嘗試改變些什麼,無論是天柱、地維、眾生、轉生,我都願意理解其中的奧秘,我想管理者之上的管理者,其實是慈悲的。

看了韓國翻譯小說《全知讀者視角》,總共十二集,很漫長的字數和旅程,很可怕的主線中的副本,副本以外的任務,回歸之後的憂鬱,滿坑滿谷的古今中外星座和直播。因為這是涉及遊戲和任務的劇情,也有大量的謎團和陰謀,加上主角團(金獨子集團)慢慢成形的過程,看了前三集時,覺得挺有趣的,從一開始在電車上的試煉,到後來不斷提升體力、武器、技能、寶物的時間,讓人耳目一新。

只是,在冗長的副本、副本的副本、現實和虛擬世界的交錯,涉及西方的宗教和星雲,也有印度中國和日本的傳說和神話,加上韓國本土的神祇和名人。更不用不用提神魔大亂鬥、改革起義翻身做主,操弄生死和金幣的玩家視人命如草芥,死而復生又死了好幾回合的輪迴,背後星座的選擇和附身,若有似無的情愫和熱烈滾滾的兄弟情,突然出現的母子親情線……到了最後,我也成為棄追者。

這個系列的野心很大,行文也很現代,或許作家要點出的地獄是人間,要尋求的救贖在未來。只是,我免強看到第七集之後,直接翻閱第十二集的開頭和後記,中間發生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這不是《哈利波特》,不是《權力遊戲》,更不是《沙丘》,也不是《三體》,甚至連《儒道至聖》都不是,沒能讓我死心塌地的追著不放棄,只是疲憊的希望列車能順利的抵達目的地,讓想離開且該下車的人走掉。

我不是很能接受最後主角的阿凡達,雖然(51/49)的比例似乎要強調些什麼,但是一路站在全知的視角,卻又沒能救世的「黑手指」,還有一直強調容貌俊美的劉眾赫在他幾千次的回歸中,努力不懈的闖禍。這兩人沒有給我強強聯合的感受,只是讓人覺得一直在賣腐的邊緣試探。或許很多讀者吃這一套,喜歡不那麼完美的英雄,欣賞獨霸一方的強勢,追求千山我獨行不要解釋的瀟灑,可是,我不喜歡這種高高在上的「全知」,在原著小說《滅活法》的世界裡,故事太過複雜,棄追是剛好而已。

「全知讀者的視角」縱然不斷的學習,第四面牆的防禦很強大啊,鼻荊和後來譬喻的直播間很吸睛,可是就是算計的太精準,不像是拿到小說之後才知道幾乎每次的結果,反倒像早就等待在結局的守株待兔。很裝,很颯,很反英雄,越到後面的副本就越覺得這世界乾脆直接毀滅吧!

故事裡沒有很多同情,說得是強者的選擇,還有怎麼面對重複卻有微小變化的未來。女性的角色韓秀英、劉尚雅、鄭熙媛、李智慧、李雪花、申流承……都是有故事的背景板,她們在這個世界裡成長、毀滅,繼續活在主角的支配和算計當中。不過,這也是她們的選擇。成為戰士,變成輔助,在某年某月某一天,想起那個做出決定的時刻。慢慢變強的李吉永、李賢誠,慢慢變好的孔弼斗,慢慢變勇敢的張夏景……都是因為還有期待還有夢。

可是,我並沒有那麼中二和感動,沒有無條件的接受故事的世界觀。當一個讀者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作者已死,之後經由閱讀詮釋的那些資料,都印證著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生命情調。或許,等到《全知讀者視角》電影上映之後,我會試著再去看看影像的呈現。也或許,我選擇不去看那個世界的風暴,隨緣就好,捻花微笑,心悅才好。






2025年6月20日 星期五

「以直報怨」就好:評我們與惡的距離2

有人說看完《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會支持廢死,會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是身不由己的,是無法控制的,是需要法外開恩的。可是當我看完之後,我依然「同情但不理解」精神病患的世界,並且我認為無論是什麼樣的狀況,不管是身體裡的哪一個人格犯罪,不論是患者聽到誰在他耳邊說什麼,還是要接受法律的制裁,為自己的行為,還有對受害者及其親屬交代。

從與惡1到現在已經又過去幾年了,社會還是一樣的混亂,精神病犯罪(思覺失調)、無差別攻擊、殺警、連續殺人、傷害幼兒、欺凌少男少女‧‧‧‧‧‧跟之前沒有什麼不同。哦!或許還多了路怒症、虐嬰、詐騙!當法律不能讓一般人信任,那麼這些法令就只是文字而已。方便讓懂法的解讀,也方便讓不懂法的人放棄。審查公不公開是另一回事,可是怎麼決定這些人的罪責,是社會大眾想要看到的公平正義。

我「不喜歡」看與惡系列,因為太沉重、太累。從第一季的新聞界,到第二季的政治界,都是大同小異的混亂和委屈。有人死亡,有很多人因為別人的無知死亡,有家庭因此破碎,犯罪有很多背後的原因,罪犯有許多無奈的背景,犯罪的家屬有自己的地獄,受害者家屬幾乎都陷在當下的情境走不去。為什麼是我?為什麼那些人不去死?憑什麼他們還可以活著?

我可以理解第二季的開頭,身兼精神科醫生和受害者家屬的角色,試圖殺掉犯人的心情。我不認為殺人是對的,所以我還是堅持殺人者要在法律的支持之下償命。我不太會即時的追《與惡2》這部戲,因為那會破壞一整天的好心情。演員都恰如其分地展現角色的人格,因此在這麼雷同現實的狀況下,那些或許真正發生過的案件,讓人更覺得難受、無奈。

政治是很黑暗的,精神科是很累的,家族糾葛的千絲萬縷是難以理清的,人物的關係是複雜的,不管上一代下一代的選擇都是讓觀眾窒息的。與其說這些角色都是被迫的、不得已的,不如說他們在「當下」都做了對自己最好的選擇,因此就應該承擔那些代價和責任。我不是很想看到那些無病呻吟,都是家族、別人、親人逼我的,所以我才會反抗,所以我才會做錯事。

誠實點來說吧!我們都是先評估過事情的嚴重性,然後才踩進那個漩渦。或許我這樣說很殘忍,但是,很多時候可憐不幸的人,是令人討厭的。因為自怨自艾像病毒一樣,會侵蝕周邊的人。當人們習慣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別人都可以來踩上一腳。窗子破了,然後牆就會倒了,再來裡面就一點都不安全了。人也是一樣,一開始被試探的時候沒有反擊,之後就會變成箭靶,讓人玩鬧取樂。

或許,《與惡2》還有要幫精神病患者說些什麼,可是在那之前,我想先關注那些偏正常的人們怎麼一步一步的、突然的被剝奪生活中的幸福和光。「以直報怨」就好,以德報怨的聖父和聖母,請自己靠近惡,不要只有喊口號讓人原諒。每個人都要學會為自己負責,這一輩子只來這一次,該為自己好好活一次。至於那些阻礙別人幸福的人,就該懲罰與規訓,別只淨談「人權」,卻忘了人權該用在多數的、無害的、安分守己的人身上。至於那些惡馬,就讓惡人、惡法來馴服吧!


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

清醒

人不會突然變壞,只會在瞬間崩壞。信任和熱情也是,絕對不是一下子就急凍,而是在長久的環境當中慢慢的被消耗,還有殘忍的被磨損,那些看起來冷下來的人,其實是經過長久的傷害,最後用不是很體面的方式拒絕了與他者的互動。人在想不通時才會內耗,一旦什麼都不在乎也不想要了,才是真正的強大。

開過了期末的一些工作會議之後,表明了我的立場,當然得不到回應以後,突然間就冷靜下來。不過因為心情還是非常差,回家後和家人討論過後,微失眠之後,終於找到新的路線。早上醒的很早,思緒卻雜而不亂。安靜離職已然被迫發生,那麼我就合理的不需要多餘的走心。硬要別人付出、義務、責任制,那麼我只能保證我會簽到,但是別跟我談質量和細節。

既然無法被尊重,連問意願的表單或是禮貌的詢問都沒有,只要求配合的話。那麼一切就按照規定來做吧!所有的事情都交給該負責的人處理吧!一個地方的上限不是那些有道德有能力的人來決定的,在底下的拉力有多大,才真正讓最後的結果變成後來外人看到的樣子。

所有事情都最低限度配合,沒有主動被告知的,就當作裝作不知道就好。最後會怎麼樣都與我無關,該刪除封鎖的資訊和好友都快要理清,不想要做的工作就不免強,自己都照顧不好,別硬是假裝還可以忍受。家人都希望我能換個地方工作,畢竟,我是真心對這份職業有著信念,但是我受夠了人情味和情勒。

突如其來的會議,說變就變的成果結報,語焉不詳的工作事項,被迫參與的紅白包,強迫中獎的寒暑假及假日營隊,直接排定的大考監考,有關係就沒關係的鐘點計算,配合某某的惡意排課,因人而異的規則,不清不楚的經費,走後門的當地耆老子弟……這都只是冰山一角,不過當這些事情同時發生,持續浸潤,總是讓人疲憊不堪。

當資源有限時,被犧牲的往往是最乖的那個,被忽略的總是最安靜的那群。可是,當多數人都是惡役,那些從不表態反抗甚至附和的立場,也著實令人失望。想不通的時候,我總是怪自己沒能去改變什麼。不過,決定放棄,試圖為自己找生路的時候,突然就發現該轉變轉念的其實是自己。只是工作而已,犯不著耗費所有氣力。

如果把生活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怨懟,那麼怎麼對得起真正值得我們欣賞的風景呢?從今往後,就只剩下我樂意配合的部分罷了!人生很長,所以,多留些精力享受它。吃飽、睡飽、身體好,先救自己,先愛自己,那麼往後的日子才能得到該有的美好。醒醒吧!醒了之後才知道原來都是庸人自擾之。

2025年6月16日 星期一

重補修

這學期輪到上重補修,因為負責的年段是高三,因此還是要統整那些課程。萬幸因為放棄的放棄,衝堂的衝堂,只要開自學輔導的內容就好。當人數少少的,節數又少了一半,而且這些組成份子已經無路可退,突然間,學習態度和配合度都非常好。

所以,別說什麼做不到,只是因為不想做,因此才會無法完成平常課堂的要求。學期中不繳作業,不想考試,不願意接受任何的要求,才會到了要補考的境地,補考又不過,就只能花錢又花時間的補課。其實我非常贊同留級制度,讀不上去就重來,不要像現在這樣一再的開課程讓學生重修,因為,有些人真的不適合在『當下』唸書。或許等之後有積主動的動力,才有辦法順利完成想要的課程。

把不想學的人綁在校園是錯誤的政策,因為那些人不只是自己不學,還干擾秩序,讓原本中段的學生無法往上,只是悲慘的被拖下水。底子和品行從國小就差,免強的搞了十二年國教,把教材變得更簡單,用所謂的素養來包裝基本的知識,希望學生樣樣精通,加入本土和選修,最後國文程度低落,英文成績兩極,數學一開始就放棄,自然科的基礎不穩,社會科脫離現實世界。這是惡劣的愚民政策,為的只是讓那些有辦法的人下定決心逃離鬼島。

可是多數人是逃不了的啊!陷在原地的包括我自己和孩子,看著孩子的壓力和無能為力,看著校園成為浪費時間的地方,看著教師動輒得咎,看著惡劣的學生和家長無恥的霸凌,看著政府機關的扯後腿和不作為……想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一開始就歪掉,是沒有辦法無痛砍掉重練的。就算能重新來過,憑什麼世界要原地等待。縱然時間停了下來,大家集體犯蠢,還是能在洞穴裡挑出比較清醒的少數。

不要害怕排名和比較,不要那麼玻璃心,不要把所有的要求都當成過敏原,不要讓孩子在無菌室內。因為世界不是這樣乾淨的,因為出了校園還是要面對競爭。可以不給學生段考排名,但是公司的員工總要面對工作的kpi。可以縱容學生一錯再錯,但是職場上沒有背景的人犯錯只會被開除。可以讓學生學簡單的課程,只是一到了公司就是要越級打怪立刻上手。校園可以重補修,社會則是讓人直接登出。

退休遙遙無期,下一屆只會更爛不會更好。所以,活在當下吧!做好能做到的事,讓自己和家人心裡都舒服一些。好好的面對每一天,每天都及格,就不需要煩惱重補修。今日事今日畢,今天才是真正的起點。

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

台語家庭

在網路上看到某些團體自發的印製『台語家庭』的貼紙,感到疑惑不解。因為標榜著自己使用什麼語言,並且沾沾自喜的站隊,這不就是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國語家庭』,以及國民政府推廣的『請說國語』翻版嗎?如果那麼在意要去威權,那麼用力的想打倒任何不是本土的文化和圖騰,為何又要走另一種霸權的老路呢?

我以為之前政府推雙語國家已經很超前了!在沒有多數人習慣使用的社會裡,我們硬是靠著強渡關山把正常能講解的課程硬是用英語去解釋,並且要求逐步落實,雖然在很多人的抗議之下,連語言學家和教授都瘋狂打臉,才免強先暫停,可是只要有機會必定還會借屍還魂。畢竟政府不舔中,只舔歐美。用一套新的語言體系來覆蓋民族記憶,真是相當復古的玩法。

中小學裡的本土語是很不成功的課程,畢竟母語是跟媽媽說話、和家人溝通、與長者同行的方式。可是,很多媽媽都是外配的狀況下,不學越南歌,不說東北話,不講南島語系的俚語,反而要用父系的台語客家語當成本土語。國語、華語、北京話沒被當成官方強推的政策,是要被噤聲的聲音,那麼新時代的《縫上新舌頭》,不就是另一種暴力嗎?

台語很美,客語很精彩,原住民的族語很多元,在遇到這些朋友時我願意試著學習他們的文化和語言。這跟我為了出國旅行學日語,為了寫論文學廣東話,為了追劇聽韓語是一樣的主動積極。都到2025年了,說好的尊重多元,意思難道是特定的偏好嗎?或者只要顏色不對馬上雙標紅牌出局?這太離譜,也太違反人性。

我和女兒說的是國語,和爸媽國台語都有,和長輩會有一搭沒一搭的講閩南語。未來可能會和下一代說英語或泰語或俄語,誰知道呢?都說語言是用來溝通的,但是現在語言是用來亮自己的認同的。我永遠記得博士班面試時,主任、多數委員都用國語和我對話,只有一個教授堅持用台語發問!而我在那當下,也很『叛逆』的用國語回答她的問題。我說台灣文化最美的就是包容,能接受張愛玲、黃碧雲、嚴歌苓、李碧華在台灣文學的範疇,就是我選擇繼續進修的原因。

只是後來,那些用華語問我的教授都離開了,只剩下那些很自我中心的人。後來,我也主動的出走了,因為我想當個堂堂正正的人,而不是被逼著妥協和噤聲的『薄土牲』。我家不會是台語家庭,如果能選擇的話,我希望孩子什麼語言都懂一點。我想當世界的公民,或許來到宇宙。

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

超瘋的歌手:評單依純〈李白〉

知道歌手單依純是因為她翻唱〈永不失聯的愛〉,原版的男聲雖然好聽,但是讓我想一聽再聽的卻是單依純版,就算持續循環了一個多小時,還是意猶未盡,能讓人投入在歌詞情境當中。知道她要上歌手2025,我是非常期待的,因為我想聽現場的聲線和修音之後有沒有太大落差,也想看看這個二十多歲的女孩還要帶來多少驚喜。果然,在她前幾期的演出中,很穩很認真,可塑性超強,讓人享受了新的編曲和情感。

不過,總有一些自以為是的酸民挑事,說她沒有亮點,說她學王菲,說她該怎樣怎樣!甚至還要拉踩其他人,營造她是資本的假象。其實,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歌手唱的如何也是明明白白的,好或不好是「公評」很難靠著帶風向來左右。

賽前大家都覺得是傳奇的林志炫,在真正唱過兩期之後被淘汰了,不是拿到劇本的問題,也沒有委屈,縱然為了節目控出了檔期,可是表現不如預期而出局,不冤。畢竟,第一期的歌難聽,第二期也沒有亮點,比演唱會和其他音綜節目的呈現還要差很多。一輪遊被淘汰的范瑋琪,也是真的唱的很失水準,不只聲音在抖,連自己的歌都能唱得非常不熟,這無法讓人信服她的實力。

我是歌手請來了外國的歌王、歌后,有流量明星、嘻哈歌手、民謠風團體,有美聲也有爆發力,有很抽象的也有炒冷飯的,但不管如何,敢接這個活的都是「好漢」。實力先放一邊,膽量以經贏過大部分的人。而單依純這一次選擇的〈李白〉,不只是用歌曲回應網路,也真的在享受當一個歌手的挑戰。

先聽聽她的歌吧!別跟著網路說什麼改編的不好,也別說什麼報復李榮皓當年沒有在選秀節目當中選她。單依純就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唱好這首歌,也把這首歌唱得很好聽。每個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同,原唱李榮皓唱的是迷弟的瀟灑,而單依純這次改編的是屬於二十多歲女孩的「瘋感」。她好自在、隨興、大方,但是她又把每個字唱在音準上,平靜的發瘋,跟所有質疑她的人說著:「別管我」。

我好喜歡這首歌的「氣」,它結合了電玩的現代和原版的歌詞,「我本是輔助,今晚來打野」的陳述,淡淡的切入歌曲。再來用接近吟唱的方式說著:「如何呢?又能怎?」別人說的是那樣,可是我們不一定要買帳。區區三萬天,不好好的玩一場,就辜負了這難得的機會。每一種嘗試都是成長的可能,來鬧的,來亂的,來玩的!那又怎樣?就是享受那種被別人討厭卻又無法被威脅的跩樣。

就是這種抒情搖滾,就是這樣的瘋狂吶喊,就是這款的瘋狂嘶吼,讓原來歌詞的「多麼聽話」變成是溫和的控訴。世俗的眼光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責怪,常有人情緒勒索的慷他人之慨,要人大愛包容的勸告著別人放下。所以,用魔法打敗魔法,你說我不夠乖嗎?那我就瘋給大夥瞧瞧,這就是屬於單依純個人的李白。要是能重來,不如一開始就發瘋,至少活的特別快樂。

推薦這首魔性的歌給大家,若是啜飲狂泉之後還能知道自己方向的,就跟著狂歌狂舞吧!試試又能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pqk6kBauE
【歌手2025·純享】 #單依純 《李白》唱出自己的魂 很“瘋”很灑脫! |《歌手2025》| SINGER 2025|Mang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