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 星期四

連坐

女兒告訴我學校老師總喜歡分組,然後叫組長去管教同組的同學,只是組員交不出作業,甚至是考試考不好,也要處罰組長、扣組長的分數。老實說我恨透這種不負責任的指令,如果自己做不好被罵那是情有可原,但是硬是要讓乖巧的同學承受同組的爛事,不只表示這個老師不負責任,更是呈現惡劣的權勢壓迫。

女兒告訴我她已經被扣了很多分數,就算她完成了所有作業,可是還是無法勸告不想學習的人做自己分內的事。女兒也說她不敢管其他人的行為,因為他班上的男同學很狂躁,而女同學會組成團體霸凌不聽話的同學。老師們持續的分組、連坐,事實上是讓守本分的孩子被傷害,看起來是要讓大家互相幫忙,可是國中的校園裡,只有越幫越忙。

所以我自己是反對分組報告、小組討論的,縱然很多專家都說要腦力激盪,不過更多的時候是讓整個作業裡出現完全不付出的垃圾躺分仔。不寫書面報告,不查相關資料,不會製作簡報,不願上台發表,就無恥的賴著不做事,等待別人把東西做完再來放馬後炮。在我的求學過程中看多了這種蠹蟲,所以我認為最公平的評分方式就是個人的考試和作業。

別人的錯誤不應該怪到我頭上,因為那實在與我無關。別人不想做事也不該讓同學互相監察,因為那會造成孩子被惡意針對。別人的行為不要總是要他人負責,個人造業自己擔,如果沒有能力負擔後果,就不要做出讓其他人困擾的事情。在工作上常常看到互相推諉的關係,也天天上演背鍋甩鍋秀,不過最讓人悲傷的是那些該做的事情總是被間接的忽視了。

共榮的意思是共好,但是,那也表示這些計算完成後的平均值並不準確,總有人多做了很多,也有人使勁的扯後腿。不要有事沒事就說什麼:「我們是團隊!」用包裝的話術來遮掩其實沒有任何貢獻的人,然後搶走別人辛苦研發的成果。有種就自己完成一件事情,和其他人互相尊重。施行連坐的人都沒有好的下場,或許是因為把所有人綁在一起的怨氣,讓身在其中的人發自內心的詛咒吧!


2025年11月4日 星期二

陳麗君值得

很久沒有發陳麗君作品的賞析推坑文了,並不是不再關注,而是因為每次都有很多話想說,到了落筆時反而欲言,又止。我知道君君想要推廣越劇的心,也知道她靠著孤勇闖出一片天的苦,更清楚她還是那個純粹的戲痴。不管她參加多少節目的演出,融合戲腔的她,試著在流行和傳統中找到平衡點的她,努力讓越劇被更多人看見,帶著流量又那麼尊重舞台,就讓人無比的動心動情。

她在劇團裡不是因為流量才被看重,而是因為真的優秀。在她的奮鬥歷程裡那些傷痛和隱患都在,那一堆被打壓和PUA的話術也一直在。我真的很希望她可以更紅一點,有更多話語權一點,可以被真正栽培。而不是被酸溜溜的嘲笑「場外的比場內熱鬧」,硬是扣著傳家戲不教,只是要她等待、讓位、做配、帶新人。後來我很少提那位要一直給戲迷畫餅要演蘇東坡的越劇大佬,因為我知道她早已不是那個提攜後輩的師長。希望學生優秀,但是學生不能比老師優秀,這就是人性,一旦後浪凌駕了前輩,掌聲和C位易主,就不再那麼的願意教導,既然想私藏和防爆,那就算了吧!

這次的文華獎,君君個人獲得表演獎,是實至名歸,是我心中最大的結果。畢竟一路以來風雨如晦,腹背受敵,同行相嫉,網路暴力和鋪天蓋地的熱搜要壓下她,可是她就是繼續擦乾眼淚往前。這部戲如果不是她來演出賈寶玉,任何一個演員都會是對賈寶玉這個形象的侮辱。在最好的年紀去演很多好戲不就是幸福的模樣嗎?團裡故意的拆搭檔,惡意的塞戲份、炒co,可是明眼人總是找到真正的亮點,不是那些魚目混珠的糟粕。

抱歉我必須再說一次《我的大觀園》的劇本真的很差勁,完全不是《紅樓夢》的內核,充其量只是同人文。還有為了獎項硬塞的、硬捧的、硬加的角色,可以說是內部的算計和拉踩。沒有一個圈子是乾淨的,這就是人性。可是我只認清楚自己喜歡的演員,那些附帶的「拖油瓶」無法吸引我的目光。陳麗君值得,這個劇本如果不是因為君君,實在是連被提名的資格都沒有,更不要說是扛票房了。

我心中的天選寶黛是陳麗君和李雲霄這對旗鼓相當的搭檔,結果李雲霄只能演寶釵,雖然戲份少但是依然保持水準,讓人還是能感受到演員的入戲和用心。可是夏娘娘沒辦法演出A組的林黛玉,必須給唱的很不在一個檔次的關係旦湟讓位,讓人憤怒。還有宛如背後靈又木然可以直接刪掉的老寶玉生湟,實在破壞整體畫面。

這次能夠得到文華獎的個人獎項,給上次的金桂獎一樣很值得紀錄。有些人想蹭卻蹭不到,有些領導想偷功勞卻無疾而終。獎項該給真正優秀的人,那就是為了大觀園付出心血的陳麗君。評審還是公正的啊!沒有因為分豬肉就讓大夥人人有獎,給一些演員和劇目正確的分數,選出真正的「角」。

接下來我希望在大螢幕看到電影鏢人的阿育婭,想看更多的舞台的表演,想要在春晚看到她和李雲霄真正合體搭檔演出,想要君君走的更遠一點。我不懂越劇,我不懂藝術,可是我懂得真心換真情,走心的時候,是她閃閃發光的模樣。


2025年11月3日 星期一

一兆遊戲 電影版 心得

這幾天生病,無法思考太複雜的事情,所以把之前沒看的短劇和脫口秀來墊檔。其實自己似還有想看的劇集,例如:女王審訊室,晚酌的流派,有本事換你來做啊!對於日劇,無論步調多慢,或者拍攝手法多老派,但那是我長久以來真心珍藏的情懷。

突然想起《一兆遊戲》的影集好像已經過了很久,當時只是喜歡整個故事的氛圍,還有讚嘆主角的「任性」,看著他們兩個好兄弟一步一步的走向金字塔頂端,覺得這是他們應得的美麗童話結局。只是在末尾猜測是不是還有第二季,女王是不是要和蛻變的窮小子在一起?技術宅是否能和小秘書發展關係?那個站在高位的黑龍又怎麼吞噬想要急起直追挑戰他的勇者呢?

一兆遊戲電影版的架構把國際賭場、地方發展、兄弟之間的信任,還有夥伴在事業中應該是什麼關係都說的很清楚。兩位主角陽和學一剛一柔,一個擅長電腦一個專精對外關係,一個直球對決一個深思熟慮。可是無論他們如何南轅北轍,他們都願意把自己的背面交給對方,不只是承擔責任更是保護夥伴。

電影版認真的說起來娛樂性很強,但是反派的壞還是流於形式,很難相信這種八百個心眼的魔王會這麼容易解決,魔王會完全沒留後手,這並不是用輕敵就能解釋的結果。只好說,那就是主角威能。陽為了學擋子彈,陽努力的佈局反殺,而學在內部提供了強大的資訊基礎,並且全然的支持陽的計劃。這兩個人沒有cp感,但是,他們擁有超越cp感的默契和互補,讓人覺得非常羨慕。

人的一生一世很難找到莫逆之交,能夠理解到百分之四五十的關係就已經是完美的答卷。不理解但是尊重,尊重進而變成信仰,信仰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目的,說的浪漫一些,就是此生為你而來。陽和學是無法被分割的雙子星,可是故事裡最美的就是他們都各有獨立,在事業上緊密相連,不過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

看了他們的相處,再看電影裏拿來對照的其他合作方式,總覺得陽和學就算一個人離地,另一個人也會想辦法為對方繫上一條繩子。這樣的舒適和愛情不同,卻又比愛情更容易長久。陽和大小姐依然在拉鋸,學和小秘書卻跳過交往直奔結婚的環節。縱然這是整個商戰以外的支線,可是貫穿的是棄牌或者直面困境的抉擇。

陽曾經因為害怕而棄牌,可是這一次他的底氣來自於夥伴的陪伴。在牌桌上,荷官或許早就等著反水,暢想得到自由之後要如何飛翔。而老去的魔王以為他還是那個王者,殊不知他的存在註定是要被淘汰。恐懼是多麼真誠的感受,因為找到了自己不想面對的問題,才能真正的面對現實。過了膽怯的關卡後,或許看世界的方式都會變得不同。

我真的非常期待電視劇繼續演出,電影裏談舊地方的開發建設和衝突是極度樂觀的淺碟化。這個賭局和賭城的經營也跳脫的太過急切。可是,我還是喜歡這部電影,沒有為什麼,大概因為我也是宇宙世紀無敵的任性。以任性為榮,因為我值得到更好的賽道。




2025年11月1日 星期六

我的晚酌流派

不知不覺中《晚酌的流派》已經到了第四季,並且來到了秋冬篇,可以說經歷了在房仲業的各種奇葩要求、傻氣的搞笑擔當課長的「惹事」,加上商店街、超市、同事的種種疑難雜症之後,終於有人要來「挖角」了!

我是把這部劇當成消遣的小品來看,喜歡他們之間的互動,喜歡食物的特寫,喜歡主角的房間和浴室,當然最愛的是從冰箱裡拿出酒杯倒出冰啤酒的幸福一刻。

在秋冬篇裡,我看到了主角還是和同事之間有著深刻的羈絆,和商店街的老闆們持續的良性推薦和消費。我喜歡她為了要抽到一年份的啤酒所做的努力,認真的想辦法提升運氣。但是在第四集裡,有人來邀請主角跳槽,讓她為了晚酌嚐試各種優質食材,甚至連居住的地點、食物的費用都願意全部買單,這麼完美的條件實在讓人心動。

如果是我的話,我或許也會在要不要換跑道下掙扎,但是我可能會前往更大的地方,看更多的風景吧!畢竟有些事情是選擇的結果,可是能夠改變的契機只發生在瞬間。如果能抓住機會又能完成自己,為什麼不跳脫舒適圈呢?

因此,最重要的抉擇莫過於晚酌對主角來說到底是什麼?如果能夠毫無負擔地享受著晚酌這,讓工作和興趣合而為一,那麼新的挑戰或許會應運而生,也會發展新的替代療癒路線。

只是,如果興趣愛好很幸運的和職涯連結在一起,原本純粹的快樂還會這麼讓人開心嗎?如果把晚酌當成是生活的點綴,用心完成一天的瑣事再開獎的舒爽,或許就是人們努力追逐的本質。

當然主角選擇的結果很「日劇」,是給觀眾一碗心靈雞湯,是很必然的發展。可是這麼制式的橋段,還是讓我非常動容。因為主角說出晚酌是「為了自己」的時候,我深深的感受到其中的力量。或許在生活中有很多很糟心的爛事,讓人想離開,也讓人想要放棄。可是讓人繼續堅守的,往往不只是薪水報酬這種俗務,而是能發自內心感受的「寶藏」。

其實現在的教學現場一地雞毛,蛇鼠一窩。不要說能渡化有緣人,有的時候都快把自己的能量掏空了。可是還有很多人都在,堅持著一堆無聊但是有意義的規則,用心經營自己的業務,努力提升自我的動力和文化,仔細的調整面對新世代客群的心理素質。這些都是為愛發電,很可悲的只能悶頭向前衝,沒能得到有司的後盾。

對我來說,我的「晚酌」是回到家吃點東西洗完澡,能躺在床上和家人聊天的時間,能一起玩一會兒手機的時間。我可以為了這樣平凡的生活而奮鬥,不容許任何人破壞。我沒有那麼喜歡教書,我喜歡的是編教材、研究課程內容。我很珍惜疫情期間的線上課程經驗,遠距離不用管學生常規的時候,換新花樣出遊戲表單線上作業的那些新資訊,才是我覺得自己真的像個教師的時候。

天氣轉涼了,很適合喝一杯什麼。搭配著家裡的空氣和家人發出的聲響,我覺得這就是我的流派。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遙遙無期

我厭惡城市裡一直挖一直挖的工程,說好的路平,還沒感受到在馳道開展的快意,又被另一個工程給掩蓋。上班的路線就像是電玩裡的障礙賽,不只要躲過路障,閃過工程基地,還要防止冒失的行人和騎士竄出。要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加上大雨來湊熱鬧,原本就讓人心灰意懶的路線,更是變本加厲的地獄。

我實在不懂為什麼有些路段永遠無法不實施工程,都已經大半年了,還是在原地,原地的踏步。雖然理智上能夠理解這是城市發展的必要手段,也是為了讓基礎公共設施能夠落實的過程。但是情感上卻很無奈的不想面對這種一直沒辦法結束的卡關,因為一個地方卡就算了,上班的路上處處都有工程,塞車塞到覺得惡意滿滿。

是我不該離工作地點那麼遠,可是我的家就是離職場那麼遠。工作是我幾十年必須承受的責任,可是我沒有想要搬到工作地點那邊。因為我依然想在自己生根的地方繼續茁壯,而不是把自己移植到水土不服的異域。不知道該怎麼說那種心情,也不知道自己為何對於工作地點所在的鄉鎮始終無法沈浸,只能說無法同頻共振,因此就算是別人認為的投資寶地,還是無法讓我想要停駐。

上班的路是那麼漫長,下班的路又籠罩著夜色,每天總是被路程折磨,只能硬是逼迫自己趁機聽些演講學點東西。下班後能夠說話、寫作都是依靠意志力和熱情,因為從早到晚的超時工作早就消耗了為數不多的元氣。不過,我每天都很感謝自己還能準時或提早到達校園,也感謝自己還有氣力安全的開回家裡。

我非常希望那些工程可以趕快竣工,並且工程的質量可以維持更久一點。外行人看到的不是結構和設計,而是效率和耐用的程度而已。交通始終都在黑暗期,順暢的路卻遙遙無期。什麼時候可以撤掉隔板?什麼日子才能沒有障礙?什麼時間可以不要再有怪手挖掘機的聲音?或許,依然遙遙的無期。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最正確的答案

趁著今天沒有第八節可以正常下班,想要買好吃的麵包給家人,試圖提振食慾。因為最近幾天的連假我和女兒都感冒了,不只吃藥吃到想吐,食慾非常差,只是勉強為了讓腸胃裡有東西磨,才吞下喝下一些食物。

網路上的評價非常好,各個網友拍到的照片也非常可口,應該不會輕易踩雷,所以我決定嘗試看看,即使需要排隊也渴望能有一次的購物經驗。到了現場果然發現有人在排隊,原來是因為店面一次只能容納幾個人入店選購結帳,這樣才能控制客人的數量,並且營造有人等待的氛圍。

等了一陣子之後輪到我入店尋寶,可是在看到實體麵包的瞬間,我完全沒有任何想要把它們吃下去的動力。一方面是由於食物看起來很脆甜,可能會讓我的喉嚨變得更痛,再者是因為份量不大但是價錢偏貴,最後我不想買的原因是因為看來看去竟然沒有自己或家人想吃能吃的口味。在我還在思考的時候,有一群客人也沒有要管店家的人口限制就破門而入,在那個時候當機立斷的向後轉。不想糾結。

畢竟買東西是要花錢的呀!總該讓自己開心,資產才能化為最大的價值,買到一點世俗的確幸。如果還要為自己花錢與否而猶豫,或是為了面子硬是帶一些不需要的東西回家,那麼這只是把生活中的忍耐、職場上的委屈繼續帶到工作之外。我完全有能力消費,可是為什麼我要低到塵埃裡。飢餓行銷是一種手段,限量畢竟是殘酷的。可是親眼所見之後,我知道這家的商品不適合我,不必再給第二次的機會。

後來我把車開到舊家那邊的烘焙坊,買了我邊開車就邊計劃要買的吐司,買了媽媽會喜歡的柑橘雜糧和地瓜麵包以及蜂蜜蛋糕,買了現在女兒吞的下的菠蘿,買了一罐我們都喜歡的手工餅乾。拿著一整袋的戰利品,才有一種被治癒的感覺。縱然老闆和從前一樣習慣臭著一張臉,可是我真的只在意東西能不能被我們一家享用,想念我記憶中生病的時候還願意咀嚼的味道。

所以沒有什麼最正確的答案,也沒有什麼此生非怎麼不可的遺憾。只要遇見了對的事物,即使平凡的生活方式也是屬於自己的尊爵不凡。可是,我還是願意努力的嘗試新的事情,感受不同的故事。只有自己親自走過、碰過,才會知道那些風景夠不夠格把我留下來。

我既念舊也圖新鮮,兩者沒有不共戴天,不需要逼迫人站隊和選擇。希望趕快把身體養好,工作的確是太累了,工時實在是太長了。但是,我允許一切發生,用很多事件來驗證我的價值。感謝與我不合的麵包店,也感謝我習慣的烘焙坊,感謝正常的下班時間還有車位,感謝今天看醫生的時候只等待了不到十組的患者。

現在還不太能吃東西,但是,我的手邊已經有了一包吐司,那實在是宇宙無敵霹靂幸福甜蜜的日子啊!我會好好珍惜這還能嚐到的滋味。



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十八歲太奶奶駕到,重整家族榮耀3」心得

終於等到了短劇「太奶3」,只能說等待是值得的,,這部片的主角配角顏值都在線,雖然反配很拉胯,但是能夠集合紀家天團,沒有換演員,外加最後支線的唐家,我認為已經算有誠意了。

之前連著太奶一和太奶二一起看,非常過癮,集合了重生、逆襲、家庭倫理、搞笑、國族情懷、科研,沒有太多的愛情,卻又點染了上一代的克制和深情。我最喜歡的是英寶和媽媽撒嬌的小模樣,在這個掌門人的心上,世上只有媽媽最好。

而那些紀家少爺也各有特色,總裁、影帝、科研教授、學霸、開心果,雖然有時候也很扁平無腦,卻是可以讓人放鬆心情的好劇情。尤其到了片尾,加上了華國的科學發展,不知不覺就燃起來了!很自然的讓人接受了這個家族裡的人三觀都正,而且有愛有情的設定。

在第三部的設定了,那個還沒出現過的三哥終於出場了。即使是受傷成了五歲孩子,還是有著紀家的氣質,演員演出的油,是搭配顏值的恰到好處。不讓人討厭,甚至覺得他這樣算是放鬆下來的可愛。前半段圍繞著他的故事展開,回復正常之後的樣子呈現另一種魔力。

這一季的英寶一如既往的可愛迷人,老年版的流星花園雖然有些讓人不舒服,還有幻想世界裡的豪門愛戀恩怨很辣眼睛,不過,劇組真的是很有誠意的還原了偶像劇的情節,讓人一邊遮眼睛一邊會心一笑。英寶真的適合在媽媽身邊啊!喜歡看他從孩童跳到老年的反差萌,也喜歡他很認真的反省自己,照顧子孫。

到了結尾的唐家,那帥氣的唐小姐,真的不能獨立拍一條自己的線嗎?終於除掉了唐家的不肖子孫,可以繼續發光發熱啊!光是她小時候的事情和經營管理,就能夠自己開一部連動太奶的短劇了呀!相對而言,紀大總裁的戲份少,紀影帝更少,老四老五兄弟很熱鬧的爭寵,活潑開朗的帶著觀眾進入他們的世界,這樣就足夠讓人覺得舒服。

我想,一定會有太奶4的,因為到了燈塔國讓世人知道華國的科研成果,加上了熱血的民族情懷。我認同,真的認同,只有夠強大,才不會讓別人隨便踩在自己家的土地上。最後,紀斯年也被帶回來了,終於不是孤零零的在異國他鄉,那麼太奶終於可以好好的和紀先生談談情,告訴自己家裡的單身狗們什麼才是中式浪漫吧!

我期待太奶系列未來還能繼續拍下去,這個IP我追定了!我真的希望世界的話語權不再是西方,希望有人能帶著東方重返榮耀。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沒想到「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會在社會新聞上出現,還是高中生和公車司機的衝突。這樣的對立不只呈現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失敗,更重要的是網路上那些搧風點火,硬是要分辨誰對誰錯的聲量,已經凌駕了整件事情的「本質」。

讀聖買書,所為何事?從小到大我們都在被教育,盡可能的成為一個有邊界感,能夠過好小日子的人。幸運的話,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有個小家,有可以傾訴的人,有能夠看到雛形的夢。

但當我們努力地長大,然後變成了自己厭惡的大人,那是多麼讓人遺憾難過的崩壞。在這件事情裡面,一個十幾歲的「資優生」冷冷地說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我看到的不是他的勝利,不是他的尖酸刻薄,而是高高在上的傲慢,還有對於生活的無知。

我記得教育曾經是想要培養溫良恭儉讓的下一代,可是,現在的情形是讓咄咄逼人的紅衛兵、青鳥、小粉紅以及有特定立場的群體用強烈的語言和憤怒的態度攻擊所有非我族類。我們容不下別人的意見,我們假裝中立的拱火,我們試圖讓更多人站在自己這邊,我們想方設法的把自己塑造成可憐人、受冤者。然後,卻沒有對於真相的冷靜判斷,也沒有對於他者的同情。

讀書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就是一路讀上去,找到好工作,成為人上人。或許未來這些白領會站在很多藍領的肩膀上,或許這些學者會凌駕基層的建議,或許這些官員會用自己的眼光來改正城市的風貌,或許這些人在風起雲湧之後被大浪淘汰,或許士人會在逼仄的閣樓裡當鍵盤俠,或許上班族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後能搶到友善時光的即期品,或許,或許,或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我在三十多歲的情感破碎時告訴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我在工作不順求助無門的當下告訴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我在被迫離開學術圈斬斷研究之路時告訴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了」!這句話對著自己說的時候尚且尖銳的痛徹心扉、鮮血淋漓,如果在不知他人艱苦的時候說出這麼冰的的話,更是殺人誅心。

當少年和司機為了幾塊錢戰鬥,他們各自擁護的是不同價值。十幾歲的龍傲天在意的是友情和面子,而中年人捍衛的是尊嚴和信念。我們不要扭曲的看待資優生和刺青男,不需要刻意的操作成階級對立、世代對抗。打人就是不對,離開崗位就是不對,挑釁別人就是不對,自以為是就是不對。沒有人應該被傷害,可是如果在這件事情上面,我其實同情的是為了生活勉強努力下去的人。

十幾歲的眼界或許只有校園和朋友,可是等到離開舒適圈才會知道原來外面的世界天外有天。下一代習以為常的陰陽和毒舌都是社會的不幸,因為那是媒體和大人有意識的營造出來的衝突。我們學著成人的世界廝殺、謾罵,面不改色的貶低對手的見解。可是這世界不是只有兩種顏色,這麼複雜的道理怎能粗暴的切成兩邊。我們都有過純粹的夢想,想著愛與世界和平。可是我們終究知道,「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終於踩在樓地板,望著夢不到的天花板。

如果課綱裡的素養教出來的孩子是如此的傲慢無禮,如果那些學習時間只學到了如何往別人痛處扎心,如果所謂的「好學生」只對和自己同一階層的人尊重,那麼教育是徹底失敗的。填鴨的教育或許很無腦,但至少能把專業知識和基本能力學好,再怎麼壞「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可是當社會默許了還不懂人情人性的孩子大放厥詞、頤指氣使,那麼未來就那樣了!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不工作的假日

我工作的這十幾年來,這是第一次我沒有把段考的考卷帶回家改,就這樣直接鎖在辦公室的抽屜裡,不急著處理成績的事情,當然也不在意分數有沒有改錯或是第一時間登錄系統。

在假日工作是不對的,把工作和煩躁帶回家更是罪大惡極。記得我的老師曾經跟大家說她不會把工作帶回家,人到中年,終於理解老師當時的意思。

那麼多的班級的默寫和混合題一定沒辦法很快改完,看兩篇國寫的文章並不輕鬆愉快。一旦先開了頭,那麼就得一口氣看完給分才公平。可是都已經下班了,何必要為了多餘的責任感加班傷神呢?

等上班時間的空堂再說吧!等讀卡成績出來再煩惱吧!我已經做好了excel的表格,同步輸入了初步的分數,之後再慢慢地把資訊填入,讓成績自己加總就好。我沒有義務要給太多的評語和建議,光是改錯字和連接詞、標點、段落就佔用了一堆時間,沒辦法再多做些什麼。寫文章是走心的,這種命題作文,也許就只是勉強的說些言不及義的看法而已。

偶爾看到一兩篇好文章,看到一兩句佳句,內心深處還是會有一些觸動。有,但不多。在課本裡的文章,再好,都要被打折。在考卷上的作文,再好,也不一定是真的。如果能像聊齋裡的故事一樣,用聞的就能判斷文章好壞,那真是再簡單粗暴不過的好方法啊!

段考後的假日,適合泡影片、追劇、看小說,還有補眠。其實日子不用過的那麼爭分奪秒,用自己的速度安排計劃,在死線之前達標就行。不要硬是逼迫自己忍耐,看著長榮空姐猝死的新聞,還有師培已死,未來要開放給更多非教育專業的人參與。就覺得應該要對自己好一些,因為未來只會每況愈下,因此先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就好。

剛才舒舒服服的睡了午覺,在自己的房間裡,覺得安心又幸福。感謝沒把工作帶回來的自己,你,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