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濾鏡

腦袋冷靜下來,就可以復盤和別人之前的相處,沒有那些濾鏡的加成,更能夠清楚的看到誰可以繼續交心,誰需要暫時冷凍,還有反省自己為什麼會吸引這樣的人?與其說別人不好,不如說讓這些事情發生的自己才是罪魁禍首。

沒有濾鏡之後,那些相處的時間是言不及義的浪費,抱怨很多事情,說著不想如何,覺得不被理解,認為受了委屈,其實都毫無用處。日子還是一樣的過,上班的時間並沒有減少,工作量還是存在著。沒有誰特別的無奈,也不會繼續無助下去。底色不同的人,終究無法一起走得長遠啊!

在職場上不要談感情,就彼此尊重做好同事該做的事情,該交的資料別延遲,該負擔的部分不要推託,該到達的現場就去點卯,該調整的心態就自己安排。朋友是應該互相砥礪前進的,而不是附著著吸血的。如果發現自己的道德在後退,必須要好好思考怎麼樣才能止損。如果感覺自己面目可憎,就該多花點時間讀書。

我的德行不夠好,因此才更要注意不要再向下沈淪。一起擺爛放鬆很愉快,但是這對於生活沒有助益。價值觀的不同注定無法同頻,回到原點,退到原點之後,下班之後不要再有交集。不是別人不好,只是不適合而已。不是自己不對,只是不想被拉垮而已。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有了徵兆就要注意,不需要免強自己回應他人的需求。

戴著濾鏡看世界比較輕鬆,只是那不是真正的樣子。脫下眼鏡之後,有些沈重有些難受有些無力,可是那才是正確的決定。來到真實的世界,呼吸著惡臭的空氣,感受不友善的算計,躲避那些茶言茶語,或許才是最好的實際。

不用放下屠刀,畢竟成佛的沒有幾個。但只要拿下濾鏡,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就會知道命運畢竟還是仁慈的對待自己。別太相信自己。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低能

近年來,尤其是最近一年,我都盡量避免直接看電視新聞,不管什麼顏色的媒體,我都敬而遠之。雖然父母還是很喜歡看晚間「綜藝」新聞,可是我堅持不讓女兒被那些激情又富含立場的言論洗腦,更嚴肅的強調不能夠沒有思考就被特定立場帶著走。

其實以前我認為不能和現實脫節,要關注現下的狀態,才能夠真正的理解世界。但是,看著這幾年每下愈況的意識型態和非黑即白的割裂立場,我認為追韓劇、動漫、國家地理頻道或者看羅曼史小說都遠勝被操弄的政治狂熱份子。

很抱歉,學校無法改變人的氣質,每個人的質感大部分都是家庭給予的潛移默化:有些人有禮貌,是因為他的家裡給他良好的示範。有些人高傲,是因為他看到的就是那種氛圍。有些人出口成髒,大概率是每天都生活在那樣的環境。有些人冷眼旁觀,或許是知道過多的熱情和情緒無法解決問題。在家裡能夠自在,可是出了家門就萬般艱險,與人接觸就會受到影響,哪怕那是壞的也無法避開直接了當的衝擊。

社會呈現出來他氣象是很惡劣的沈淪,當我們不談對錯和禮貌,只看立場和音量,就會陷入絕境。我非常反對那些所謂的真性情,沒有分寸的直白不是勇猛而是低能。只靠拳頭和靠山指使的小嘍囉,就會出現語氣詞、要飯、玻璃@@、@@很香的粗俗字眼,說出來爽快聽起來刺耳想起來皺眉,然而,新聞裡要捧的就是這些有流量的跳樑小丑。以往公眾人物或許還在意自己的社會影響,而現在的意見領袖只想要快撈一票。

我反對非我族類就打成異端,因此那些當下的事情都沒有做好,就操弄情緒的袞袞諸公在我眼裡是比禽獸還不如的偽裝者。能不能先好好的在自己該做的位置上想想怎麼能用心維持什麼、改變什麼?能不能不要還沒開戰就拿著底牌跪舔?能不能不要威脅百姓沒有經費所以不能如何如何?那不能別讓政治進入任何校園,哪怕只是文宣?能不能認真有文化的審議法條,而不是卡位幾年後的選舉?能不能聽懂人民最真實的態度,而不是解決提出意見的人?

好像都不行啊!人們不是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選擇,而是在上位者選擇了更簡單粗暴的答題方式。當一個群體開始把事情簡化成政治正確,有意識的弱化下一代的思維能力,刻意營造敵我對立,那是滅亡的開始,也是不幸結局的倒數計時。或許我不能做些什麼,但至少我可以摀住耳朵不聽那些此起彼落的笛聲。我不想成為低端人口,不想變成低能的畜牲。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房間裡的大象

研習的時候,最討厭和不耐煩的就是一開始的長官介紹和致詞,如果是實體的會議,我會在那個時候回學生訊息和公務信件,如果是線上研習的時候,我會刻意地轉靜音,等待那些官方說法以及制式廢話結束,才開始認真聽講。

時間很寶貴,與其讓那些言不及義的官腔佔據時數,還不如留時間做Q&A,讓真正需要的現實反饋和回應可以及時解決。但會議的時間切割和安排就得識相留出「長官」能發揮的舞台,讓人不禁感嘆跳樑小丑的喧賓奪主。而被強迫參加每年都要「清算」研習時數的無聊議題時,一邊研習一邊放空,或者放著進度條讓它累積時數,一時不察的被登出時還會懊惱要重新登入,只是覺得又被浪費人生了。

但這世界多數的任務都是不在意內容的,在上位者想要的是好看的數據,承辦單位想要的是爆滿的人數,參與的人在乎的是有沒有拿到時數交差。工作久了之後,很清楚的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努力了就有用,更清楚太多事情努力了也沒用。正如在教學現場,理論上要教的是帶得走的知識和素養,並不是成績和學歷。實際上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個社會還是看中文憑和名片的,台大和某野雞大學怎會一樣?明知道不同又假裝一視同仁,那就是騙術,也是假掰。

官方持續認真的營造第一志願和頂大並不是最終的結果,試圖讓各種各類的學生都在同一個空間裡活動。特殊生、一般生融合一起,讀書的料子和做工的人放在一班,會考試的和會比賽的進到相同的賽道,想學習的和混時間的在同樣的競技場裡磨合。畢竟,在面子工程的計畫下,大家不能說書讀不好的是失敗者,因此有資源和看不下去的家長會自己幫子弟打算。無法逃避和沒有辦法調整的,只能祈求每天能夠平安的放學下課。

台灣想學國外,學了半套,學了皮毛沒有配套,但提倡的那批人剛好可以辦講座、研習、賣課程,賺的荷包飽飽。有企圖心的國家都在努力提升下一代的能力,盡可能的篩選最優秀的生存。而台灣的現況是粉飾太平,讓每個人都一樣平庸,這樣就能快樂學習、人人拿到大學文憑。學歷貶值,世界一樣運轉。

說一個非常殘忍不客氣的現狀,在台灣當下的現實是高中就是比高職還要被大眾重視。學測的作文、用詞、內容都被放大檢視,成為那幾天的熱點新聞。然而統測就算題目、答案都錯了,也沒有太多的水花。假使有重大的事情都該避開學測考試的那幾天,可是統測被「冒犯」的話,似乎也不會有太多的眼光在意。表面上都說公平,但遊戲規則早就是不公平的機制啊!

這世界終究顛成了難以言說的奇怪樣子,每個人都知道「房間裡有大象」,卻又不願意正視這個事實。我們都長大了,成為不該多話的大人。可是總有一天當國王裸露著到街上巡遊時,會直接聽到刺耳的質疑,我希望那一天能夠早點到來,早一點來。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代課

代課的時候,最感激的就是能排好課程或是進度的同事。因為有的時候並沒有教那個年段,也不知道每個班級的進度,就只是坐在辦公室備課,臨時接到通知就上場了。慌亂的程度不是找課本而已,甚至連教室在哪裡都不知道。而被提前告知的代課可能好一點,只是還是需要帶個資料才能在進入陌生教室時有安全感。

雖然都是領鐘點費,只要坐著看自修或排考試檢討和寫作業是非常幸福的,因為可以代課就表示那一節是空堂,加進來一兩節就是課課相連到下班,光是坐著就會累,更何況還要備課追進度,那真的就非常殘忍。就算說只是去看自修,但並不是每一節算是好賺的錢,畢竟有的班級就是無法安分,連原來的老師都藉故請辭,遑論要去現場鎮壓的臨時鐘點工。

到不同的班級可以感受不一樣的氛圍,有的很熱情友善,有的就是謝謝別聯絡,有的不只冷漠還有殺氣,端看被通知去當人形立牌的運氣如何。能多賺一兩節課都是多的,可是有時候我也會不客氣的找理由拒絕。因為某些地方要走進去就要勇氣,代課期間還要不停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再撐一下就能離開,那都是內傷,根本不值得去嘗試。

有時候就算自己生病發燒還是堅持硬扛著上課,不是因為敬業,而是大家的課都很緊繃,沒有人可以支援。與其還要幫人想進度,不如就自己到現場看自己的班寫筆記和考試。請別人代課已經非常不好意思了,我絕對不會再讓人還幫我走進度。我想身為有道德感的人,除非是那種無法出門的狀態,否則寧願自己把課吃下啊!

高三快畢業了,整體的出席率越來越低,在這種時候代課最難的就是點名。還好,學生們按照座位表就坐,點個幾次改個幾次也完成了一節課。其實我也好想放假,不想上班,但就當賺點生活費,下班可以給家人買點好吃的加菜。代課的意義就是錢,縱然累,還是不跟錢過不去,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原點

我是那種很有邊界感的人,所以會很清楚的在心中劃出清晰的圈圈。我的尺如果量出來是自己人,那麼幾乎就可以對我予取予求了。但是如果不是我框架附近的對象,我不只是會有防備,還會很清楚的設下邊界,從此不再試圖聯繫。

我很膽小,也很被動,能讓我主動付出的、找話題的、開玩笑的,都算是自己人。對那些不熟悉的人來說,我應該是溫和有禮貌的人類,不過只有自己的至親才會知道我有多糟糕的臭脾氣,還有多霸道的佔有慾和支配狂。

拒絕我的善意並不罕見,不過那會把我的小觸角再逼回原點,彷彿中間的過程都雲淡風輕,也像從來都沒有過交集。我知道不應該這麼武斷的認定他人,但是,如果在還沒有相知相惜的狀態下就有了齟齬,生活中的小細節、大方向,常常都得秤斤秤兩的妥協,那麼幾次來回,多方嘗試之後,其實早有預感能不能長久的交往下去。

如果不再花時間聊天,我可以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也能夠在自己的世界裡泅泳發呆冒險。如果不用陪誰參加活動,不用等待誰做完任務,其實是能夠更自在的完成每天的旅程。如果不需要負責付那些帳單,事實上日子會很輕鬆闊氣。如果不想要聽抱怨,馬上就能夠粗暴的句點。可是,可是,可是,有些人是責任,有些雜質是無法斷裂的附骨之蛆。

當遊戲開局之後,突然拿到命運的牌卡,被逼著回到原點是有點難過的,可是,總比到了終局才發現這個故事不屬於『我們』還好,有一段距離是好的收尾,讓人知道不要錯過自己該做的事情,不要干涉別人的機運。

我在原點,我很好,天氣晴。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前任

為了整理電腦和雲端的資料,耐著性子點開資料夾,看到了喜歡的文章會再回味一下,發現重複的內容就快速刪除。似乎在整理資料的時候,又重新的想起以前存下這些檔案的心緒,或喜或悲,或會心一笑。每一件資料,都是我成為現在的我最清晰的來時路。

意外的發現前任的照片夾雜在眾多的生活照當中,縱然只是縮圖,甚至都不用點開確認,就被直接丟到垃圾桶,然後一鼓作氣的清除。分開之後就應該像是死亡一樣,不要聯絡,不要問候,不要有任何交集。既然沒辦法走到最後,那陪伴著的那一段路走完,就當作塵緣如夢,往事成空。

進入一段關係並不容易,要結束一段情感更難,不過如果確定這個人不適合存在於未來,直接踢出是最殘忍但是最快速的方式。曖昧不明不只讓人受委屈,也耽擱彼此尋找幸福的時間。所有的美好都是過往,在當下感到窒息的那刻,就要即時止損,不要幻想誰會浪子回頭,也不要以為會有第二次的心動。我們,曾經,那麼好,所以我知道現在是那樣的不好。

即使只看到前任的縮圖還是微慍,扼腕竟沒有在更早的時間把它清除,那不是照片只有幾k幾m的問題,而是那代表著一段不是很愉快的日子。前任之所以會變成一個名字而已,就因為慢慢相處之後的記憶並不讓人開心。人可以為了愛而退讓,也可以無底限的付出,更能夠持續的忍受著謊言,可是,一旦清醒不愛了,那些給出的偏愛和不計較,都可以全員收回。

封鎖刪除對方的聯絡方式,丟掉那些不再需要的紀念品,清除還在空間裡的物件,最重要的是要適應我們不再是一個單位。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吃自己愛的口味,幾點睡就看自己開心,去哪邊玩不用顧及對方的心情,還有,不用應付『愛屋及烏』時帶進來生活圈卻實在很討人厭的對方親友。都沒有關係了,只是不愛了而已。

長大之後才會知道好聚好散是一段關係裡最體面而溫柔的結語。因為誤解而相愛,也因為清楚的看見而分開。不想知道前任的任何訊息,畢竟,感情裡的藕斷絲連只是讓人無法重新面對新的世界。不想再見到對方!不見!是最好的距離。一別兩寬,各自安好,再也不見。不見。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疲憊

職場上有很多不能自控的事情都讓人覺得疲憊,或許就是因為無法決定或改變什麼,只能躲在角落發牢騷,到點之後又得繼續被推著向前,因此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可有可無的。同樣的薪水,類似的爛課表,不同的糟心課綱,加上越來越多的雜事,只是堪堪說服自己:穩定工作很幸福,至少還有工作。

一堆並未屬於學校教育的事情,硬被社會大眾情勒到變成業務。真正能夠處罰、管理、調教的微乎其微,向上徵詢指引,只有「依法行政,謝謝告知」的傲慢。一堆人期待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做些什麼,試圖要用教育愛和使命來綁架同樣都是「鐘點工」
的教師,使用者不付費,因為教育是無價的,談錢就俗氣了。

狗屁!所有問題的根源就在於pay不夠多!看到今年某些教師甄試招聘新老師的條件,讓人感覺這才是妥妥的刻薄。不得拒絕當行政導師,需要參加計劃心安研習,要用雙語授課,要兼職國中部課程,要配合行政的安排。讓人嘖嘖稱奇的條件,還這麼大言不慚。如果真是人才,到業界拿著教師兩三倍薪水不好嗎?想過過老師癮,組內的分享和標案的宣講就能滿足,何苦捆捆款款,被當成米蟲和魯蛇?

公立的教師難考,終於上岸之後,要面對的是融合教育後、無法管理後的脫序教室。私立的學校家長搶著排隊,但是,在私立的老師很可能是無法在公立找到工作的求職者。當一堆人批評公立素質差的時候,其實所謂的私立名師,也偷偷的在準備每年的考試,想跳船想離開。

公立學校無法拒絕歪瓜裂棗,只能求神拜佛祈禱平淡的日子,一個班只要一個怪物,其他人就會慢慢被吞噬。4%的人沒有道德良知,換算起來,25人的教室就有一個混球。是的,也許30個人的空間會有更多渣滓,湊個熱鬧,為無趣又蒼白的青春留下深刻的回憶。校園什麼都不能做,連專業都要放到後面。因為,一切都是老師的錯,學習必須快樂。

xx融入教學,從性平環保家庭教育生命教育……到AI,翻轉之後又素養,能力以後再雙語,本土卡位加在地,可是什麼都要就是什麼都不重要。沒有語文知識,欠缺歷史背景,缺乏邏輯思維,排斥基礎理論,拒絕填鴨方式。我們還有音樂!是嗎?是洗腦的抖音神曲,或是韓流的極限滲透?我們怕被中國同化,刻意的割裂了彼此的關聯,但是卻又在產業和市場上藕斷絲連。不能使用中國軟體、用語,可惜小學生的作文裡,666,求愛心。

只是有點疲憊而已,只是忍不住想抱怨而已。一覺醒來,我還是會用心的做該做的事。改變不了世界,那就不要對抗外界的推力。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風吹過我的頭髮,累,好像又沒那麼累了!



電影《工作細胞》真人版

日本漫畫家清水茜所的擬人科普漫畫《工作細胞》被真人化了!我很喜歡原著漫畫中血球們認真工作的樣貌,醫療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到腦海裡了,看完之後會更珍惜身體的「使用權」,但是,漫畫實在太帥氣了,在看影片之前很怕會失望。然而這部影片由永野芽郁飾演女主角紅血球,加上佐藤健飾演的男主角白血球,外加阿部貞夫與蘆田愛菜合作演出「父女檔」,好像可以期待一下!

要把《工作細胞》真人化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在課本裡看過細胞們真正的樣子,也知道基礎的生物知識,也在電子顯微鏡之下看過病毒和細菌,很難把他們百分百「擬人」,可是能夠看到演員們非常認真地扮演著細胞,並且合乎身體的反應,又要讓觀眾有同理心,順帶製造笑料,或者適時的煽情和「燃」,都必須要有強大信念感。我和女兒不只是一邊看定影品頭論足,也一起複習了人體的呼吸、消化、脊隨、皮膚‧‧‧‧‧‧等運作模式。

而在影片裡的反派:「肺炎球菌」、「化膿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者是最後大魔王病變癌細胞都讓人眼睛一亮,噁心、討厭、陰沉、反社會的心態演的很好,讓人感覺到這些病毒和細胞真的很強,很努力地想要接管身體。有強勁的對手,正派的角色才能讓人同理。雖然有時候還是忍不住覺得演太過,例如:肝臟酒店?直腸肛門閘門?決戰骨髓之巔?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溫馨的電影。

人體的角色擔當是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女,藉由他們的生活來感受細胞每一天的工作和奮鬥,健康檢查報告的指數、情竇初開的浪漫、與病魔奮戰的堅持、受傷之後的復原,淺顯易懂。很適合給對身體一知半解的學習者看,也很適合給了解細胞運作的大人看,想要嘖嘖稱奇或是直白吐槽都能滿足。最後大團圓的結局留下美好的伏筆,很希望能夠當成科普的影集繼續出下去,很有小時候看的「人體奇航」既視感。

在看完電影之後,能讓人更感謝自己身體裡默默付出的一切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希望我們能夠好好的使用這些天賜的夥伴,盡量不要讓他們陪著我們一起受苦受難。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王菲〈世界贈予我的〉

這幾天生病了,盡量找時間休息,除了上班的例行公事必須達標,沒有辦法寫些太嚴肅的什麼。可是,在聽了王菲〈世界贈予我的〉這首歌之後,還是忍不住想留下一些感想。在非常疲累的時候,聽著這首歌,有被接住的柔軟,感受到自己生命裡許多善良和溫柔。縱然我們看到世界很多不堪,還是感謝來這個地方走一遭。

 王菲的歌聲很適合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欣賞,但是她的歌曲也值得在每一個脆弱的時候播放,在循環的傾訴之下,我們會感覺被一股力量包圍,不管是紅豆、我願意,甚至是朗誦金剛經,都彷彿進入私人空間一對一的開示,把蜷曲的、壓抑的、憤怒的、惡劣的心緒都打開,重新的燙平,熨貼的像是剛剛出廠的新鮮貨。

〈世界贈予我的〉的背景音樂很輕柔,歌詞帶著深情,那是只有經歷過大悲大喜、大澈大悟的人才能寫得出來的吧!我們都知道人生的失意十之八九,我們都理解來人間是來歷劫、受苦的,我們都清楚他人即地獄,我們都明白生命裡有太多的失去,可是,當我們失去的時候,也有某些門為我們開啟。在很久很久以後看來,才知道那一個又一個的關卡,只是為了帶我們到應該去的地方。

我們每天都很忙碌,趕著進行每一個任務,忙著在預計完成的清單上打勾,急著要把一整年的計畫在最短的時間完成,望著很遠很遠又望不到的未來,抓著手邊僅剩下的自尊和倔強。然後,我們都忽略了在身邊陪我們一起歡笑和呼吸的眾生:我們是該感謝自然的贈與,我們應當珍惜別人的付出,我們應該看見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也該偶爾聽聽那些微弱的聲響。這些都是世界贈與我們的禮物,我愛那句:「贈我一場空 又漸漸填滿真感情」。該填什麼進去,應該都是我們的真情。

人會慢慢長大,長的更大並不是讓我們去摘更高地方的水果,不是讓我們去搶更多的星星,不是讓我們收集更多的勳章,不是讓我們用自己的力量去懲罰與我們不同的人。長大,應該是懂得給別人留空間和餘地,也能原諒自己的錯誤。我們跌跌撞撞的、磕磕絆絆的前進,最需要的不是拿到錦旗,而是希望有個擁抱和關心,輕輕的吹著我們受傷的地方,讓痛痛飛走。

此心安處才是我們的家,所以,愛的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感謝世界贈與我的,家和甜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WCfSTAdguE

王菲 / 世界贈予我的

作詞:袁晶 作曲:曹正傑 編曲:李超、常石磊


有人放煙花 有人追晚風

借一縷時光 捧一片星空


停一停 等一等 別匆匆

造夢者造了好夢 值得我稱頌


世界贈予我蟲鳴 也贈予我雷霆

贈我彎彎一枚月 也贈予我晚星

贈我一場病 又慢慢痊癒搖風鈴

贈我一場空 又漸漸填滿真感情

有人唱情歌 有人聽晚鐘

借一絲懵懂 驚一片翻湧

追一追 趕一趕 情正濃

好故事眷顧好人 天賜的恩寵

世界贈予我擁有 也贈予我回敬

贈我小小一扇窗 也贈予我屋頂

贈我一個名 又漸漸長大的年齡

贈我一首詩 又悄悄讀得很安靜

有人要回望 有人要憧憬

借一朵白雲 拍一張合影

想一想 問自己 莫打聽

遠去者去了遠方 願他都安心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獨處

以前聽聞有些人回家前會坐在停車場的車內半個小時,聽音樂、玩遊戲、看影片都好,只是不想那麼早回到家。而我則是掐著點,希望能再更早一點的回家,和爸媽一起說點話,和女兒一起吃晚餐或水果。

可是,我還是需要有獨處的空間:洗澡前坐在馬桶上的放空,趁著吹頭髮的時候全身律動,女兒睡著之後的閱讀時光,還有,因為休假時自己在家的自由和輕鬆。我需要詩,需要不太遠的遠方。

或許最親近的家人不用時時刻刻的黏在一起,但是一回家就有熱熱的飯菜是幸福,父母孩子都在身邊是福氣,有一間自己的房子是好運,有穩定的工作能拿錢回家是底氣。人會為了自己珍惜的事物而努力奮鬥和忍耐生活中的雜訊。我感謝宇宙的神靈讓我能夠還有感覺自身的能力,縱然身體還在調養,卻有著慢慢再把打碎的自己拼回來的篤定。

只是,每天踏入辦公室前,我必須在車子裡聽聽佛經,或者藉故整理車子,讓自己不要太快上工,不要那麼卑微的去開門開窗當接線生。我會故意等沒有同事的時候才自己搭乘電梯,不想一大早就要社交。我會假裝要去某處室回報某個問題,然後享受一個人回頭走向自在的小確幸。我是i人,只是需要自己的位置,還有天馬行空的想像。

君子要慎獨,並且不愧屋漏。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專斷的想很多的問題,兩個人以上就要開始考慮別人的感受。 人雖然可以活得恣意,卻必須嚴守幾本的戒律和展現良好家教。能像魏晉那些賢人的任誕,能像李白狂歌當哭,能像瘋了一樣對著一顆石頭又叫又跳,就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我只是個平凡的人,渴望平淡的生活,禁不起加戲或抬咖的操作,只想珍惜生命裡每一個難忘的日子。

安靜的躺在床上,旁邊傳來女兒因為感冒而傳來的小小打呼聲。爸爸剛才還在在客廳看棒球,媽媽在二樓的房間裡使用彈跳床。希望孩子能做個好夢,爸爸想贏的球隊戰績長虹,媽媽身體的素質越來越好,而我可能是上輩子拯救了世界才能夠擁有現在吹著冷氣看著電子書和yt的寧靜和溫馨時刻。

人要有空間才能容納更多的可能,獨處是一個把自己的陳年垃圾清楚展現的過程。給我一首歌的時間,給我看一篇文章的時間,給我做些伸展運動的時間,給我默默流淚的空間。過了之後,我會是更好的自己,為了所愛的人,千千萬萬次的堅定。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釋懷

昨天和同事討論學生因為討厭某老師的教法和態度,所以精神勝利的想著要怎麼報復這位「全民公敵」。學生的想法天馬行空,也很卡通和幼稚,只是嘴上說著狠話,姿態裝的很暴虐,實際上還是無傷大雅的幻想而已。找到討厭的人開的車不難,記下車牌也不難,找到住處也只是多花一點時間,就算投訴也只是走個流程。

其實不管心裡有多怨恨,無論如何都得自己撐過這個學期的必修,否則就只能在花錢花時間上重補修,得不償失。就算真的受到委屈,還是要有辦法自己調理。很多結都是無解的,要不快刀斬亂麻的止損,就要默默無言的吞忍。每個時期或許都會遇到不同的地獄,知道在那裡的都不是正常人類,如果想不被吞噬,就只能讓自己更強大。

昨天突然想起,也是在相似的時刻,和同樣的同事聊到我被惡意抹殺的博士學位,那是我覺得非常痛苦的當下。那時我無法克制的就哭了起來,覺得幾年的努力和付出都付諸流水,賠上了時間身體和家庭,最後還是沒能折桂。我不只難過,還很憤怒,顧影自憐的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滿腔的遺憾衝破天際。

我的確起過惡念想要報復前指導教授,畢竟我有他的資訊,也知道他的住所,甚至認識一些人,若是不顧一切,我其實真的有能力可以傷害傷害我的人!

幸好我沒有衝動的付諸行動,只是選擇斷開被箝制的鎖鏈。既然認真的走上了天堂路,那麼拒絕走完也是選擇。既然打不過十八銅人陣,那麼就承認不適合那個結業證書吧。我並沒有真的那麼喜歡那個系所,免強塞入那個空間,只是讓自己變形又不幸。自主離開後,刪了所有的資料,丟了那些無用的期刊和書籍,慢慢的,很緩慢的在復原。

同事小心翼翼的問我還恨那個教授嗎?不恨了,有點不開心,卻沒有像以前那麼大的情緒起伏。只是希望此生不見,希望他別繼續用那一套PUA去折磨其他的人。幸好是遇到我啊,我還有家人拉住我扼制我牽絆我,我知道自己是誰,所以不用管別人認為我是什麼樣的人。

把自己打碎之後重塑很難,承認自己的懦弱無知又可悲很難,可是我就爛的體悟,能讓人好好的重新來過。我不會原諒這個人,但是我會試著放過自己。釋懷了嗎?我希望。慢慢的。淡淡的。遺忘。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假期計劃

終於放假了,工作實在太累,主要不是上班的累,而是要和人互動的疲勞。能夠清淨、清靜的封鎖幾天,實在是恩賜。不需要戴著面具開啟工作模式,只要好好的照顧自己的身心,和家人舒服的相處,能夠悠閒的點外賣,吃飯,運動,和孩子一起學習,睡到自然醒,早早去洗澡,調整進度讓學習模式啟動,哪怕是學會摺紙和調飲這種小事,都讓人覺得無比幸福。

昨天有計劃也有效率的把該出門辦的事情都做完了,到廟裡靜心拜拜,和家人見面,吃到喜歡的餐點,逛了幾個區域購買必需品,換購了想要的下午茶。儘量避開人多的時間出門,早早的完成任務,才能再回家午睡。或許聽起來很平平無奇,但是那就是讓人能不斷回味反芻的幸福片段。人活一生不就是要求安穩和美善嗎?努力工作的累積,就是為了在不工作的時候能隨心所欲。

現在的我不想要在假日到處亂逛,一方面是因為人多的地方容易傳染疾病,另一方面是因為不想看到太多的人。出門實在麻煩,光是路程、找停車位、排隊、塞車就讓人煩躁,更怕旅館不乾淨。平日已經夠累了,到了一定的年紀,不想看那些此生必去的景點,不想吃此生必吃的餐點,也不想到處打卡拍照發限動。

我只想安靜悠閒的在自己的小窩裡躺平,我知道極光很美,知道和牛很好吃,知道峽谷很驚人,知道一線城市很繁華,知道古蹟廢墟很有文化氣息,知道展覽可遇不可求,知道錯過就不會再有第二次,我都知道,但不代表錯過之後會讓我覺得可惜。先把身體照顧好才是重要的,如果因為忙著出去散心,造成免疫力下降又生病難受,還不如在家裡蹲。就當作我沒有眼界、沒有國際觀、沒有企圖心就好,井底之蛙捨我其誰,其實我不嚮往天空和大海,別試圖將我拉出我待著的小宇宙。

我把手機開成靜音勿擾,手錶也摘了,當然也不管那些轟炸的群組訊息和工作信件。我能保證家人絕對能找到我,但是其他人最好就此隔絕。想知道幾點的時候再看時鐘就好,肚子餓了就到廚房覓食,運動後流汗就去洗澡,想曬曬太陽就到頂樓或是陽台。今天在家,明天在家,後天還是在家。很宅很無趣的舒坦生活。

看了紀錄片,看完一些文檔和小說,整理了照片,玩玩chatgpt吉卜力、美少女戰士、三麗鷗、灌籃高手…….等風格的轉換照片,玩玩生成的貼圖,玩玩會動的古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不工作的時候,生活實在非常美好。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抽菸的人

這樣說好像很武斷,但是,我厭惡抽菸的人。如果能夠選擇,我希望生活的周邊完全不要出現任何的菸草、煙蒂、煙灰、煙味,尤其是抽菸的人。

我不吸菸,卻常常因為鄰居、路人而聞到二手菸的味道。或許對於吸菸的人來說那是來自了靈魂的撫慰,可以紓解當下的痛苦。但當菸槍點燃自私的菸,就已經把壓力轉嫁到無關又無辜的人身上。他們霸道的強迫中獎,硬是要人讀懂內心的滄桑,強勢的把那些味道散發到極限,絲毫不在乎旁人的感受。他們一根菸的時間,讓我這種對菸味過敏的人不舒服,更不用說去聖母的同情他日常遭受的苦難,只會殘酷的希望,這些人早點消失,不要危害人間。

畢竟沒有人規定只有吸菸這種舒壓方式,也沒有非要到陽台還是路口抽菸。如果菸槍能鎖在自己的空間裡獨善其身,自己沈浸在快樂似神仙的小宇宙,那麼還不至於讓人反感。可菸味就飄了出來,沾染在各個地方,致癌的尼古丁,違禁的電子菸,什麼狗屁淡淡香草味道,那樣的腥味讓人不勝其擾。

菸害防制法就算死死的定了,真的能被處罰的是微乎其微。我家裡沒有人吸菸,卻要被迫接受旁人一家抽菸萬家香的饋贈,讓人憤怒。光是舉證就是麻煩,再加上老菸槍們唯我獨尊的氣勢,彷彿他的雄菸要征服宇宙,就算善意的提醒對方此地不宜吸菸,還是很難讓這些魔性難改的人放下化學武器。

我的鄰居總愛在早晨時站在路口抽上一根,老實說,一整天的心情因為這噁心的味道而有了不好的開端。你的天堂是別人的地獄,你的興趣是別人的折磨,你的樂趣是別人的憤怒!不好聞,不好看,不衛生。

如果一個人抽菸喝酒嚼檳榔,雖然不能果斷判別他是不是個好人,不過在以貌取人的大前提下,第一印象就展現讓我退避三舍的魔力。抽菸的人大多是很壞的吧!不壞,就該躲著在特定空間享受,而不是自以為帥氣的雨露均霑。癮君子或許也想爭人權、要空間,抽菸無罪,上癮有理。好吧!那抽吧!只要走遠一點!再遠一些就好!

如果非要我說一個明確的距離,那我希望抽菸的男男女女,都消失到地球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