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心裡有數

越來越難接受那些教老師怎麼教書的研習,甚至不能說是不喜歡,直接就在身心上覺得反感。因為現在的自己變得比較務實,沒有硬是要把所學到的每一項材料都塞到課程裡,也不再用力分享自己所看到的即時的影音和作品。真心有感的內容我反而會珍惜的放在心裡,好好私藏,畢竟當自己用心找到的珍寶被無視或詆毀時,挫敗感和憤世嫉俗會加倍的反噬。

我厭惡那些需要產出的工作坊,也討厭分組的實作報告。我不太想要實體課程分享,如果有相同主題,會盡量參加線上和錄影的研習。很多人樂意感受線下的交流,耽溺於那種人和人的連結,享受同頻的人共振發光,覺得充滿鬥志和力量。可是對我來說,我並不想和演講者有火花碰撞,也討厭麥克風突然來到面前。不是我不能回答,也不是我沒有勇氣回應,而是那種突如其來的「冒犯」是我無法忍受的越界。

從某個角度來看,我是很I的縮在角落觀察,可是,只有那種不被附近的人干擾時,我這種高敏感的人才有辦法真的學習反思創造和產出。我的反應不快,尤其是在不安全的環境下我已經要抵抗窒息的壓力,怎能又分心的想什麼吉光片羽?可是如果在我的空間裡安穩的坐著、聽著,我可以又聽又學的馬上連結到我需要的世界。

我不願意和同事一起研習,也很少和朋友聽演講。可是我願意在晚上或假日自主的參與線上課程,學藝術和文學鑑賞、資訊科技、心靈心理、歷史文化,會轉鬧鐘提醒自己不要錯過同步在網上直播的演講和分享,會試著做測驗、拿證書,願意在疲累時還是聽著一些大學提供的公開課程。對我來說主動爭取的才香,被逼著參加的就算再好,也沒有那麼痛快。

人總是會成長,也會知道每個階段的自己應該要為自己點亮什麼技能和試煉。曾經隨波逐流的跟著熱鬧,最後卻發現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不適合自己。可是我感謝自己曾經的嘗試,才能夠堅定的相信現在和未來的自己應該值得關注更重要的議題。

我的職業是教書,但是我不會一輩子都做這個工作。首先我是我自己,然後是女兒、媽媽,最後才是其他人給我套上的面具。習慣把環境整理的乾乾淨淨,這樣我才能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事情。先愛自己,先尊重自己,才能夠成為溫柔而堅定的存在。所以,別情勒我要買什麼課程,參加哪些研習,我心裡有數,孤獨但幸福的走著自己的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