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微光》試讀

    最近看中國的脫口秀,從很多關心女性議題、性別問題的段子裡,我看到了許多新舊時代的女性開始從被支配和逆來順受的困局中走出。很多優秀又幽默的演出,不只用笑料和幽默來嘲諷社會現象,更是讓人反思未來的社會裡我們真正需要的價值。其中最讓我激賞的是大媽房主任,她是一個勇敢的婦女,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家暴、重男輕女、資源偏斜之後,毅然決然地在前兩年帶著兩個女兒淨身出戶,重新開啟人生的新篇章。我揣想著在她被黑暗吞噬的年代裡,她的光,或許是她讀過的書,是她骨子裡的清醒,是她母性的堅強,還有不甘於了此殘生的倔強。

    我也追了電視劇《拜六禮拜》,看著故事裡不再貌美的三位中年女性用力的找自己的幸福,看到她們依然缺陷滿滿的性格,看到了女人們、男人們分分合合的情感世界。我思考著她們在愛情、事業、婚姻的低谷時,會不會也有一些留存在心中的寶藏,帶著她們走出成見的大山,邁向更好的光明。雖然平凡的人沒有那麼多的選擇,可是好人就是在最糟糕的時候,沒有「選擇」變成越來越糟糕的人。

    我看著雪倫的《微光》,看著故事裡那個被命運拖曳之後還能破繭成蝶的女人,有種被感動的「鬱悶」,因為我知道無論故事的最後一頁寫了什麼,那都只是一個平靜而辛苦的開端而已。這不是我第一次讀雪倫的書,卻在看完書之後幾天遲遲無法落筆。因為比起愛情的跌宕起伏、波瀾壯闊、撕心裂肺,日常且平常的家庭關係才是真正凌遲人的尖刀。幸福的童年能夠治癒人的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卻讓人像流沙一樣的從陷溺到窒息。我看完一個章節,就必須停下來深呼吸,不只是因為《微光》的前半部分除了友情,讓人看到的都是日常中的無奈。

    面對家庭,不受寵的兒女總是被忽略和責怪的戰犯。面對工作,在中間的小人物總是背鍋和坐牢的衰仔。面對職場,惡劣的同事不只是八卦加詆毀,還要人參加團購。面對愛情,一而再再而三的付出,就是被當成提款機的存在。面對親人,那怕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是生命裡無法原諒的背刺……主角面對的事情很多,可是那不是遙不可及的設定,而是一般人都能理解的薪水、稅金、醫藥費、孝親費、房貸、生活費,兩代教養的衝突和妥協,輪流照顧長輩的時間多寡,還有家中手足分攤的支出,都壓在普通人的肩膀上。不談錢的人很「高貴」,但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俗氣卻是真實必須解決的關卡。

    雪倫故事裡的主角或許不漂亮、不完美,但是在我看來她已經超過社會上很多人。畢竟她是一個還有能力在職場上自保的女人,還有一些尚未被掏空的存款,有真的接受她也算同病相憐的朋友,有愚蠢但是真誠的實習生,有願意幫她解決問題的青衫之交,有沒那麼壞的前同事。事實上很多人終其一生是入不敷出、人財兩失的走向沒有光的所在。所以我認為《微光》是一本既紀實卻又「浪漫」的小說,作者到最後讓一切撥雲見日、漸入佳境,甚至真的在翻到最後一頁的時候感受到微弱的「光芒」。她讓讀者能相信不管前半生如何蹉跎,不論身邊有多少爛事,不管生命裡有哪些壞人,不想生活中有多糟糕的絕境,最後,都會好的。

    畢竟我們是那麼努力的活著,無愧於心的做到能做的事,認真愛過幾個該愛或不該愛的人,好好的給周邊的人一些溫暖,堅強的為自己擦掉眼淚。所以,到了人生的下半場,應該可以改頭換面、重新出發,或許到了最後會有一個不錯的結局。當我們願意跨出那一步,遠離附骨之蛆,告別自我懷疑,好好的擁抱那個應該被愛的內在小孩,我們就已經開始在黑暗森林裡仰望星斗,尋找方向,等待天光。我不敢說自己能對別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可是我理解家庭的苦,嚐過情感的傷,走過職場的刀山火海,然後,成為滿身傷痕、慢慢去疤的自己。

    是的,我願意相信,未來是會越來越好的。我相信,有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