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1日 星期日

《我的第二次人生》推薦文


《我的第二次人生》推薦文
    告別是需要力量的,因為人們不會輕易的放棄自己擁有的東西,而且在我們習慣了每天的生活時,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措手不及的改變,只會讓人感覺生活的不公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別人都能夠幸福?我到底做錯了什麼?這些問題其實都沒有標準答案,事情就是突如其來的發生了,我們只會意識到我們對於自己的一切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我們只能接受事實,然後承認自己是被選擇的對象,縱然這個榮耀並不是我們願意接受的「恩賜」。
    癌症五階段:否認與隔離、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是人們在得知罹癌時會有的心理發展過程。然而每個階段的時間並不固定,每個人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很多時候病人在被「驚嚇」後病情急轉直下喪失求生能力,但也有一些人堅強的撐過艱困的時間,然後把握最後的時光做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們都需要學習,不只是學著怎麼讓自己快樂,也要學會怎麼面對自己的不快樂和不幸。如何面對失去,然後好好的告別,是比治療還要重要的事情,因為生重病、得絕症這件事情不是只在個人身上發生,還必須和自己身邊的人「和解」。
    沒有經歷過家人生病的長照壓力,沒有感受過回到家就感覺窒息的沉重,沒有照顧過生活無法自理的家人很難體會生活中的無可奈何。那是一種想要結束一切的「絕望」,看著心愛的人(現在是病人)痛苦是比自己生病還要更悲傷的事情,那種無能為力和徒勞無功會讓人消耗的非常快速,還會一起帶走歡笑的能力,因為一定有什麼沒有做好,所以上天才會把這個懲罰加諸在自己身上。整個畫面都是灰色的,然後再也不會有彩色。看過許多生死學的書籍、聽過許多關於生命的演講、親自參與過幾場葬禮,然後我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心裡的空洞依然無法填滿。
    因為作者金普通(Botong)的父親因為罹患胃癌,在與癌症奮鬥了8年後病逝於床上,所以作者使用圖文的方式呈現癌症患者和家人、女友的互動,很有參考價值。這雖然不是真人真事,但是閱讀後的衝擊是真實又真誠的感動。作者用圖像化的森林意象來告訴讀者抗癌的心路歷程,還有宣告內心世界的衝突和調和。
    故事中的親屬、和「我」的女友在我罹癌後生活有了巨大轉變,沒有複雜的情節,沒有文謅謅的敘述,沒有不乾脆的拖拖拉拉,只有在畫面中呈現一種巨大的張力,黑白的線條完整的畫出那種「絕對」。當「我」和家人宣告罹癌、和女友說明病情、接受化療後的嘔吐、疼痛和不知怎麼和親人相處的無助,都讓人「感同身受」。因為我們是人不是動物,所以我們無法不對即將失去的生命無動於衷,然而我們都需要被安慰,不論是相互取暖或是經由治療,畢竟我們都必須繼續走下去,各自面對失去後的人生。我願意推薦這本書給更多人,因為在生命這條路上,我們都還在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