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住在三十年的寂寞裡》試讀

《住在三十年的寂寞裡》試讀
    論語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俗語也說:「百善孝為先」、「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所以對於長輩的命令和決策,其實晚輩沒有太多的否定權,因此孩子也許只能選擇尊重和接受,或者是帶著一點不甘的執行。很多隔代的衝突其實不是因為不愛對方,而是因為無法理解不同世代的經歷。在閱讀林瑞玲的《住在三十年的寂寞裡》,我感覺到一種很深沉的悲哀。

    其實我直到經歷外公老人失智後,才真的理解歲的「久病床前無孝子」不是責難而是體諒,也在那時候才知道原來照顧一個無法自理的病人是多麼沉重的負擔。也許剛開始都小心翼翼的按表操課,也許剛開始大家都以為情況會越來越好,也許剛開始彼此都還能夠體諒與幫助,可是時間一長,那些日常的操作與照養都變成「失控的照護」。清醒的人帶著很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不捨一方面又冀望解脫,所以到了最後呼吸心跳血壓按摩翻身都變成無力的呻吟和折磨。

    所以為了一句諾言,三十年都不棄守是何等情深義重!作者的舅舅阿成影響了母親,母親因為照顧哥哥和媽媽而難以兼顧自己的家庭,難以雙全的考驗讓人在閱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感覺到難以言喻的力量。嘴裡說付出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要賭上整個人生卻是需要無比的勇氣和韌性,只有這樣才能一起走過一段淒楚而孤寂的人生。

    因為情變而來的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讓腦中不再安靜,不斷盤旋著窣窣窣窣……的聲響,正常人很難理解安靜地看書、睡覺、喝水有多複雜,但對於生病的人來說,那種感覺只有自己能夠理解,因為疾病被綑進一座寂寞的城,而這座城沒有出口,只有等待死亡才能解開封印。精神病就是無形的魔時隱時現的攫住患者的靈魂,從此心和腦再也不是自己的,沒有自主沒有尊嚴沒有自由,而且連帶著家人也一起承受謾罵和嘲笑。

    能夠心甘情願承受一切的不堪,努力過日子,不是平常人可以輕易做到的事情。不怨天不尤人並不適那麼容易達成的目標,可是因為對彼此的愛和責任,幾十年的時間就這樣辛苦又努力的過了。如果這不是堅強,什麼才是堅強?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可以伸手善意的手,用更多包容和溫暖對待有著不同步調的人們,那麼生活會更精采而溫柔。我們都知道的太少,所以不能理解別人的為難。可是我們可以試著尊重,讓彼此都能夠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然後安全的幸福的過完一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