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蠢方法才是好方法》試讀

《蠢方法才是好方法》試讀
    工作久了,自然會有一些倦怠和慣性,同時也會有種再怎麼努力也沒辦法改變大環境的無力感。可是閱讀完李奇.諾頓(Richie Norton)的 《蠢方法才是好方法》讓人又重新燃起鬥志,這本書將告訴讀者如何克服恐懼、實現夢想、讓人生無悔,同時也切斷沒錢、沒時間、沒知識,沒體力等藉口的拉扯。

    我們常說,計畫永遠改不上變化!所以乾脆放任自己隨波逐流,或者直接放棄設計自己工作的期程和目標,這樣是不對的。我們可以從書中介紹的貝索斯測驗來看清自己需要些什麼,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因為未來會後悔的事等於今天自己該做的事,也就是不忘初衷。如果能夠維持一貫的熱情,就能持續的面對挑戰。⋯⋯然而,除了持續工作,我們也必須更有效率的鞭策自己。帕金森法則說: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地擴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為止。所以,我們要讓自己成為活水,不停運作,才不會陷入"愚蠢的迴圈"。

    我們也該認真的知行合一,從起心動念到事件的雛形,把握實踐愚蠢想法的機會。畢竟"樂觀的人,在每個危機裡看到機會。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裡看到危機。"如果可以脫離畫地自限的囚牢,粉碎恐懼,克服拖延,這樣就可以離成功更近。

    其中我對「威脅並不是來自於我們的周遭環境,而是來自於我們對周遭環境的恐懼。」這句話特別有感觸,因為習慣在生活和工作的舒適圈,所以也很害怕改變。因為不敢嘗試,總讓人自我厭棄,可是書中的「恐懼補償模式」,讓人認清目標變大,恐懼也隨之變大。但獲得勝利的感動會補償恐懼,實現目標。所以不去猜想失敗與否,越困難的路才有挑戰的熱力。

    我也希望日後能更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不要責怪他人,不要怨天尤人。書中也提到一個激勵性的活動網站,stickk.com,讓人躍躍欲試。因為人如果無法靠自己完成挑戰,或許能夠藉助外力來幫忙自己。其實這本書很多道理我們都懂,可是在作者的小故事和理論的架構中,整個思維更加有力。適合生活遇到瓶頸的人來閱讀,這會幫助自己走出一條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